|
紅外測油儀作為檢測水體、土壤等樣品中油類物質含量的核心設備,其檢測精度依賴光學系統、萃取系統及電路系統的穩定運行。科學的維護需覆蓋日常操作、定期養護與專項檢查,通過規范流程減少部件損耗、規避干擾因素,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并保障數據可靠。 
日常清潔是維護的基礎,需聚焦關鍵檢測部件與樣品接觸區域。每次檢測結束后,需立即清洗萃取瓶、比色皿等樣品容器,先用萃取劑(如四氯乙烯)沖洗殘留油分,再用純水沖洗干凈,最后倒置晾干,避免油類殘留附著內壁影響后續檢測;對于儀器進樣管路,需用萃取劑循環沖洗 2-3 次,清除管路內殘留樣品,防止管路堵塞或交叉污染;儀器光學系統的比色皿插槽需定期用無塵紙巾擦拭,去除灰塵與污漬,避免遮擋紅外光信號,同時禁止用手直接觸碰比色皿透光面,防止指紋影響檢測精度。 定期校準是保障檢測精度的核心環節,需按周期開展性能驗證與參數調整。每 3-6 個月需進行一次基線校準,使用空白萃取劑注入比色皿,啟動儀器基線校正程序,確保基線平穩且漂移量在允許范圍內;每半年需用標準油溶液(如正十六烷、姥鮫烷混合溶液)進行線性校準,配制 3-5 個不同濃度梯度的標準溶液,測定吸光度并繪制標準曲線,確保相關系數 R2≥0.999,若線性偏差超出閾值,需重新調整儀器光學參數或更換老化的光源部件;此外,每次更換萃取劑批次或長時間停用后,需重新進行空白校準與單點校準,確保檢測條件一致性。 核心部件維護需針對性開展,延長關鍵組件使用壽命。光源與檢測器作為光學系統核心,需避免頻繁開關儀器,每次開機后預熱 30 分鐘待性能穩定再進行檢測,減少光源忽冷忽熱導致的壽命損耗;若發現光源亮度下降或檢測器靈敏度降低,需及時更換同型號配件,并重新校準;萃取系統的蠕動泵或注射泵,需定期檢查管路密封性,更換老化的泵管,防止萃取劑泄漏污染儀器內部;儀器電路系統需定期檢查電源連接線、數據線接口是否松動,清理散熱孔灰塵,避免因接觸不良或散熱不暢導致電路故障。 環境管控是維護的重要輔助,需營造穩定的運行環境。儀器需放置在溫度 15-25℃、濕度≤70% 的無腐蝕性氣體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震動或靠近熱源,防止溫度波動影響光學部件穩定性與電路性能;檢測過程中需保持實驗室通風良好,及時排出萃取劑揮發氣體,既保護操作人員健康,也避免腐蝕性氣體侵蝕儀器表面與內部組件;長期停用儀器時,需每月開機預熱 1 小時,檢查各系統運行狀態,防止部件因長期閑置受潮或性能退化。 故障排查與應急處理需及時高效,減少設備停機時間。若檢測時出現數據重復性差,需優先檢查比色皿是否清潔、萃取是否充分,或重新校準儀器;若儀器提示光路故障,需檢查光源是否點亮、比色皿是否正確放置,必要時聯系專業人員檢修光學系統;若出現萃取劑泄漏,需立即關閉儀器電源,清理泄漏液體,檢查管路接口與泵體密封性,更換損壞部件后再重啟設備。每次故障處理后需記錄故障原因、處理方法與結果,形成維護檔案,為后續同類問題排查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