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測油儀作為檢測水體、土壤中油類物質含量的關鍵設備,其檢測精度與運行穩定性高度依賴日常維護。科學的維護不僅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更能避免因部件損耗或性能偏移導致的檢測誤差,需圍繞核心部件、操作規范、校準流程及環境控制等維度制定系統維護方案。 核心部件的清潔與保護是維護的首要環節。設備的光學系統(如紅外光源、檢測器、比色皿)是影響檢測精度的關鍵,需定期清潔以去除灰塵、油污等雜質。清潔時需使用專用清潔工具與試劑,避免刮傷光學元件表面;對于進樣系統(如進樣管、萃取裝置),每次檢測后需用適配溶劑沖洗,防止殘留油樣附著導致管路堵塞或交叉污染,尤其需注意易積垢部位的徹底清潔,確保流體通路暢通。此外,設備電路系統需定期檢查,查看接線端子是否松動、線路是否老化,避免因電路故障引發設備停機或檢測異常。 日常使用規范是減少設備損耗的基礎。操作人員需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避免因誤操作(如違規使用試劑、強行拆卸部件)造成設備損壞;每次開機前需確認設備供電電壓穩定,開機后等待設備預熱至規定溫度并完成自檢,再啟動檢測程序,避免因預熱不充分影響檢測精度;檢測過程中需實時關注設備運行狀態,若出現異常報警(如壓力不穩、溫度超標),應立即停機排查,待故障解決后再繼續使用,防止故障擴大導致部件不可逆損壞。同時,需避免設備長時間連續運行,根據設備額定工作時長合理安排檢測批次,減少部件疲勞損耗。 定期校準與性能驗證是保障檢測精度的關鍵。需按照設備說明書規定的周期,對設備進行校準,包括零點校準、標準曲線校準等,校準過程中需使用符合標準的校準物質,確保校準結果準確;校準后需進行性能驗證,通過檢測標準樣品并對比結果偏差,判斷設備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及時調整設備參數或更換老化部件。此外,對于易損耗部件(如比色皿、密封圈),需根據使用頻率與損耗情況定期更換,避免因部件老化導致檢測誤差或樣品泄漏。 環境控制與存儲管理對設備穩定性至關重要。設備需放置在溫度、濕度符合規定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劇烈震動或腐蝕性氣體侵蝕,同時保持環境清潔干燥,減少灰塵對設備的影響;設備長期閑置時,需切斷電源,清理設備表面與內部殘留物質,按照存儲要求對易潮部件進行防潮處理,并定期開機通電,防止電路受潮或部件氧化;搬運設備時需使用專用搬運工具,避免劇烈碰撞,確保設備部件不受損。 綜合來看,紅外測油儀的維護需貫穿 “使用前 - 使用中 - 使用后” 全流程,通過核心部件保護、規范操作、定期校準與環境控制的協同發力,確保設備持續穩定運行,為油類物質檢測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