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測油儀通過檢測油類物質在特定紅外波長的吸收信號實現定量分析,其檢測精度與運行穩定性依賴規范的校準維護及及時的故障排除。在實際應用中,需明確校準核心環節、落實日常維護措施,并掌握常見故障的排查方法,以保障儀器性能與檢測數據可靠。 一、校準核心要點 紅外測油儀需定期校準以消除系統誤差,校準需圍繞關鍵參數與流程展開。首先是波長校準,需使用標準波長校正液(如苯、四氯化碳),按照儀器說明書操作,調整儀器波長至規定值(通常為 2930cm?1、2960cm?1、3030cm?1),確保波長定位準確,避免因波長偏移導致吸光度檢測偏差;其次是線性校準,需配制至少 5 個不同濃度的標準油溶液(覆蓋儀器測量范圍),依次檢測并繪制校準曲線,要求曲線相關系數 R2≥0.999,若線性不達標,需檢查標準溶液配制準確性、比色皿清潔度或儀器光學系統狀態;最后是空白校準,每次檢測前需用純溶劑(如四氯乙烯)進行空白校正,扣除溶劑本身的吸收信號,若空白值過高,需更換溶劑或檢查儀器光路是否存在污染,確保空白校準后儀器基線穩定。 二、日常維護內容 日常維護是延長儀器壽命、保障性能的關鍵。光學系統維護需定期清潔,用無塵布蘸取無水乙醇擦拭儀器的紅外光源窗口、檢測器窗口及比色皿外壁,避免灰塵、油污附著影響光信號傳輸;比色皿需單獨存放于潔凈容器中,使用后立即用純溶劑沖洗,避免殘留油樣干結,若有頑固污漬,可用合適的有機溶劑浸泡后清洗,禁止用硬物刮擦皿壁;電路系統維護需保持儀器通風良好,定期檢查電源線路、插頭是否完好,避免因線路老化引發短路或接觸不良;試劑與耗材管理需確保標準油溶液、萃取溶劑在有效期內,且儲存于避光、密封容器中,防止溶劑揮發或油樣變質,影響校準與檢測效果。此外,需建立維護記錄臺賬,詳細記錄校準時間、維護內容及儀器狀態,便于追溯與問題分析。 三、常見故障排除方法 (一)無吸光度信號或信號微弱 首先檢查光源是否正常,若光源不亮,需確認電源連接是否可靠,或更換光源組件;其次檢查光路是否通暢,查看光源窗口、檢測器窗口及比色皿是否有遮擋或污染,清潔后重新檢測;若仍無信號,需排查檢測器是否故障,聯系專業人員維修或更換。 (二)檢測結果重復性差 先檢查比色皿是否清潔一致,若比色皿壁有劃痕或污染不均,需更換或重新清洗;再確認進樣操作是否規范,確保每次進樣體積一致、比色皿放置位置固定;若問題持續,需檢查儀器穩定性,重新進行空白校準與線性校準,排除校準誤差影響。 (三)空白值異常偏高 首先排查溶劑純度,更換新批次純溶劑重新檢測,若空白值下降,說明原溶劑存在污染;其次檢查比色皿是否殘留油樣,用純溶劑反復沖洗后再測空白;若空白值仍高,需檢查儀器光路是否被油污污染,徹底清潔光學部件后重新校正空白。 (四)校準曲線線性不佳 先驗證標準溶液濃度準確性,重新配制標準溶液后繪制曲線;再檢查比色皿是否配套,確保使用同一批次、透光性一致的比色皿;若線性仍不達標,需檢查儀器光學系統是否存在部件老化(如光源強度衰減),必要時更換相關部件并重新校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