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測油儀通過捕捉油類物質在特定紅外波段的特征吸收信號計算含油量,其檢測精度直接影響水體油污染評估、工業廢水處理效果判斷等關鍵決策。受樣品狀態、儀器校準、環境干擾等因素影響,若缺乏科學管控,易出現檢測偏差。需從校準、樣品處理、環境控制、設備維護四方面建立保障體系,確保數據準確可靠。 一、規范儀器校準 校準是保證紅外測油儀精度的核心前提,需通過科學校準消除儀器漂移與系統誤差: 1、定期開展全量程校準:根據使用頻率與檢測需求,定期用覆蓋儀器量程的標準油溶液進行校準。校準前需確保標準溶液在有效期內、儲存無變質(如無分層、渾濁),按 “低濃度→中濃度→高濃度” 順序依次檢測,儀器會根據標準液濃度與對應吸光度擬合校準曲線,確保全量程內檢測值與真實值匹配。若檢測高濃度油樣(如工業含油廢水)頻次高,需增加高濃度區間校準點;檢測低濃度油樣(如地表水、飲用水)時,需強化低濃度區間校準精度,避免因量程覆蓋不足導致偏差。 2、重視空白校準與實時驗證:每次檢測前必須執行空白校準,用純萃取溶劑(如四氯乙烯)作為空白樣品,消除溶劑雜質、比色皿污染帶來的基線干擾。若空白值偏高,需更換溶劑或重新清潔比色皿,直至空白值符合要求。校準后需用中間濃度標準液驗證,若檢測值與標準值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排查原因(如標準液失效、儀器光學部件污染),重新校準后再開展檢測,避免因校準失效導致批量數據失真。 
二、優化樣品預處理 樣品狀態直接影響檢測精度,需通過規范預處理減少雜質與基質干擾: 1、高效去除水樣雜質 若水樣含懸浮顆粒(如泥沙、藻類),需先通過過濾(用專用濾膜)或離心分離去除雜質,避免顆粒附著在比色皿內壁或遮擋紅外光路,導致吸光度異常升高。處理含乳化油的水樣(如機械加工廢水)時,需加入破乳劑并充分振蕩,使乳化油轉化為可萃取的游離油,防止因乳化狀態導致油類無法被有效萃取,出現檢測值偏低。 2、規范萃取與分離操作 萃取過程需嚴格控制萃取劑用量、振蕩時間與靜置分層時間:按標準比例加入萃取劑,確保油類充分轉移至有機相;振蕩時力度均勻,避免因振蕩不足導致萃取不完全,或振蕩過猛產生過多乳化層;靜置時需等待分層清晰,若出現乳化層需通過加鹽、加熱等方式破乳,再取上層有機相檢測,防止水相混入有機相影響紅外吸收信號。 三、嚴控檢測環境 環境因素易通過影響儀器部件性能或樣品狀態降低精度,需做好環境管控: 1、維持穩定溫濕度:溫度波動會影響紅外光源強度與檢測器靈敏度,檢測環境需保持恒溫(通常為常溫),避免靠近暖氣、空調出風口或陽光直射處,防止溫度驟升驟降導致儀器光學部件熱脹冷縮,改變光路特性。濕度需控制在適宜范圍,過高濕度會導致電路板受潮、光學元件發霉,影響信號傳輸;過低濕度易產生靜電,干擾電子元件工作,潮濕地區可配備除濕機,干燥地區適當加濕。 2、規避電磁與光干擾:紅外測油儀對電磁信號敏感,需遠離大功率設備(如電機、變頻器),避免電磁輻射干擾儀器電路系統,導致檢測信號紊亂。檢測時需關閉儀器周圍強光(如強光臺燈),防止雜散光進入檢測光路,疊加在油類特征吸收信號上,影響吸光度檢測準確性;比色皿需選用石英材質,避免普通玻璃對紅外光的吸收干擾,使用前需用萃取劑擦拭外壁,去除指紋與污漬。 四、強化日常維護 長期使用易導致儀器部件老化或污染,需通過定期維護維持精度: 1、清潔核心部件 定期拆卸并清潔紅外光源、檢測器、比色皿架等部件:用無塵布蘸專用清潔劑擦拭光源與檢測器表面,去除灰塵與油污;比色皿需每次使用后用萃取劑沖洗,晾干后存放,避免殘留油類污染后續樣品;若檢測高濃度油樣后,需用萃取劑反復沖洗進樣管路(針對自動進樣型號),防止管路殘留油膜影響下次檢測。 2、檢查與更換易損件 定期檢查儀器線纜是否老化、接口是否松動,確保電路連接穩定;紅外光源使用一定時間后會出現光強衰減,需根據儀器提示或檢測精度變化及時更換;比色皿若出現劃痕、裂紋,會影響透光性,需立即更換,避免因部件損耗導致檢測精度下降。 五、總結 紅外測油儀的檢測精度保障需貫穿 “校準 - 樣品處理 - 環境控制 - 維護” 全流程:通過規范校準建立基準,優化預處理消除干擾,嚴控環境減少外部影響,強化維護保障設備性能。只有各環節協同管控,才能確保儀器長期穩定輸出精準數據,為油類污染監測與治理提供可靠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