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外測油儀的維護保養需圍繞核心部件性能保護、污染預防及系統穩定性維護展開,通過系統化的清潔、檢查與調整,確保儀器在長期使用中保持精準的測油性能,減少故障發生率。維護保養需兼顧光學系統的靈敏性、機械結構的穩定性及電路系統的安全性,形成全流程的保養體系。 
一、光學系統的維護 光源模塊需定期檢查,每月通過儀器自檢功能確認紅外光源的發光強度與穩定性,若發現強度衰減或閃爍,需及時更換同型號光源,避免因光強不足導致測量信號減弱。單色器與檢測器需保持清潔,每季度打開儀器側蓋,用壓縮空氣(經凈化處理)吹掃光學元件表面的灰塵,嚴禁用手或硬物觸碰光柵、濾光片等精密部件。比色皿槽需每周清潔,用蘸有無水乙醇的軟布擦拭槽內殘留的油跡或水漬,防止污染物附著影響光路傳輸,清潔后需等待乙醇完全揮發再進行檢測。 二、樣品處理與進樣系統的保養 萃取瓶、比色管等樣品容器需專用且定期清洗,每次使用后用重蒸四氯化碳或四氯乙烯浸泡 30 分鐘,再用蒸餾水沖洗至無殘留,避免交叉污染。進樣針與管路系統需每周疏通,對于手動進樣儀器,每次使用后立即用純溶劑沖洗進樣針至少 3 次;自動進樣系統需每月運行管路清洗程序,用專用清洗液(如正十六烷與溶劑的混合液)循環沖洗,防止管路內殘留的油分固化堵塞通道。分液漏斗、干燥柱等前處理部件需每次使用后拆解清潔,確保吸附劑裝填均勻,無破損或泄漏。 三、電路與控制系統的維護 電源模塊需定期檢查,每兩個月查看電源線是否有破損,插頭插座是否松動或氧化,發現問題及時更換,避免短路或接觸不良。儀器內部電路板需每半年除塵,用軟毛刷輕掃電路板表面,重點清潔散熱孔與接線端子,防止灰塵堆積導致散熱不良或電路短路。風扇與散熱片需每月清理,用毛刷去除扇葉上的灰塵,確保風扇運轉順暢,避免因過熱導致儀器自動關機或電路元件老化加速。控制面板與顯示屏需日常保養,用干布擦拭表面污漬,避免使用酒精等腐蝕性清潔劑,防止按鍵失靈或屏幕損壞。 四、整體環境與耗材管理 儀器存放環境需保持恒溫(15-30℃)、恒濕(相對濕度≤70%),遠離陽光直射、強磁場及腐蝕性氣體,避免環境因素導致光學部件霉變或電路氧化。耗材需規范儲存,萃取溶劑需密封存放于防爆柜,避免揮發或泄漏;無水硫酸鈉等干燥劑需定期檢查,發現結塊或吸潮及時更換,防止影響樣品脫水效果。儀器使用記錄需詳細留存,每次維護后記錄保養內容、更換部件型號及儀器運行狀態,便于追溯性能變化趨勢,為后續保養計劃調整提供依據。 五、定期性能驗證 每季度進行一次校準核查,使用標準油溶液(如正十六烷、姥鮫烷、甲苯混合液)驗證儀器的線性誤差與重復性,若偏差超過允許范圍(通常線性誤差≤5%,相對標準偏差≤3%),需重新校準并排查維護環節的疏漏。每年聯系廠家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對光路對齊精度、電路參數進行專業調校,更換老化的密封圈、保險絲等易損件,確保儀器整體性能符合出廠標準。 通過上述維護保養措施,可有效降低紅外測油儀因污染、磨損或老化導致的性能下降,延長核心部件的使用壽命,確保儀器在水環境監測、工業廢水檢測等領域持續提供準確可靠的油分數據,滿足各類檢測標準對儀器性能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