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質監測領域,化學需氧量(COD)是衡量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程度的關鍵指標,COD測定儀作為檢測COD值的重要工具,其準確性和穩定性直接影響監測結果的可靠性。為確保COD測定儀始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定期的校準與維護必不可少。以下將詳細介紹COD測定儀的校準與維護方法。 一、校準方法 1、標準溶液校準 (1)準備標準溶液:購買或自行配制一系列已知準確COD濃度的標準溶液,常見的濃度梯度包括50mg/L、100mg/L、150mg/L、200mg/L等。配制標準溶液時,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操作,使用高精度的試劑和儀器,確保溶液濃度的準確性。 (2)校準操作:開啟COD測定儀,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預熱和初始化。將空白溶液(一般為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放入儀器測量池中,進行空白校準,消除儀器自身的誤差。接著,依次將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放入測量池,記錄儀器顯示的COD值。 (3)繪制校準曲線:以標準溶液的COD濃度為橫坐標,儀器顯示值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或使用專業軟件繪制校準曲線。理想的校準曲線應是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相關系數應接近1。如果校準曲線偏差較大,需要檢查儀器和標準溶液是否存在問題,重新進行校準。 2、實際水樣比對校準 (1)采集水樣:從待監測的水體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實際水樣,同時采集足夠數量的平行樣,以減少測量誤差。 (2)實驗室測定:將部分水樣送至實驗室,采用國家標準方法(如重鉻酸鉀法)進行COD測定,得到準確的COD值作為參考值。 (3)儀器測定與比對:使用COD測定儀對剩余的水樣進行測定,記錄測定結果。將儀器測定結果與實驗室參考值進行比對,計算相對誤差。如果相對誤差超出儀器規定的允許范圍(一般為±10%),需要對儀器進行校準調整,如調整儀器的斜率和截距等參數,直至儀器測定結果與實驗室參考值相符。 二、維護要點 1、日常清潔 (1)測量池清潔:每次使用后,應及時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沖洗測量池,去除殘留的溶液和雜質。如果測量池內有頑固污漬,可以使用軟毛刷輕輕刷洗,但要注意避免劃傷測量池的光學表面。 (2)光學部件清潔:定期檢查儀器的光學部件,如光源、光電池等,如有灰塵或污漬,應使用干凈的棉簽或鏡頭紙蘸取適量的無水乙醇進行擦拭,確保光學部件的清潔和透光性。 2、試劑管理 (1)試劑儲存:按照試劑的儲存要求,將試劑存放在干燥、陰涼、避光的地方,避免試劑受潮、變質或失效。對于一些易揮發的試劑,要密封保存。 (2)試劑更換:定期檢查試劑的有效期,及時更換過期的試劑。在更換試劑時,要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避免試劑污染或加錯試劑。 3、定期檢查與保養 (1)儀器性能檢查:定期對儀器的性能進行檢查,如儀器的穩定性、重復性等。可以通過測量標準溶液或實際水樣,多次測定并計算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評估儀器的性能。 (2)機械部件保養:檢查儀器的機械部件,如進樣器、攪拌器等,確保其運轉正常。如有松動或磨損的部件,應及時進行緊固或更換。 4、環境要求 (1)溫度與濕度:COD測定儀應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下使用,一般溫度范圍為10-35℃,濕度范圍為30%-80%。避免儀器在高溫、高濕或低溫、干燥的環境中長時間使用,以免影響儀器的性能和壽命。 (2)避免干擾:將儀器放置在遠離強電磁場、振動源和化學腐蝕性氣體的地方,防止外界因素對儀器造成干擾和損壞。 三、結語 通過定期的校準和維護,可以有效保證COD測定儀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為水質監測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進行操作,并做好相關記錄,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