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式懸浮物測定儀通過試劑與樣品中懸浮物的反應實現濃度檢測,樣品處理的規范性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重復性。由于懸浮物樣品易受采集方式、雜質干擾、狀態穩定性等因素影響,需遵循 “全程控污、精準處理、適配檢測” 的原則,構建系統化的樣品處理流程,確保樣品在檢測前保持真實、均勻的狀態,契合儀器檢測要求。 樣品采集環節需保障代表性與潔凈度。采集前需檢查采樣容器(如聚乙烯瓶、玻璃瓶)是否潔凈無殘留,使用前需用待采水樣潤洗 2-3 次,避免容器內壁雜質對樣品造成污染。采集時需根據監測目標確定采樣點位與深度,確保采集的樣品能反映水體懸浮物的整體狀況,避免在水面漂浮物聚集區或底部沉積物區域單點采樣。采樣過程中需控制水流速度,避免劇烈沖擊導致懸浮物形態改變或沉降,采集后需立即密封容器,減少樣品與空氣接觸時間,防止懸浮物氧化或微生物滋生。 樣品預處理是消除干擾的核心步驟。首先需對采集的樣品進行均質化處理,若樣品中存在明顯顆粒沉降,需輕輕顛倒容器多次,確保懸浮物均勻分散,避免直接攪拌導致顆粒破碎或氣泡產生,影響后續檢測。若樣品中含有較大體積的漂浮物(如纖維、碎屑),需使用孔徑適配的濾篩(如 80 目 - 100 目)進行過濾,去除粗大雜質,防止其堵塞儀器進樣通道或干擾試劑反應。對于高濁度樣品,可根據儀器檢測量程要求,使用無懸浮物的稀釋水進行梯度稀釋,稀釋過程中需確保稀釋比例精準,充分混勻,避免因稀釋不均導致檢測偏差。 干擾物質去除需針對性操作。若樣品中含有氧化性或還原性物質,可能與檢測試劑發生副反應,需提前加入適量的掩蔽劑(如抗壞血酸、硫代硫酸鈉),抑制干擾物質活性;若樣品 pH 值超出試劑反應適宜范圍(通常為中性至弱酸性),需使用酸堿調節劑(如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將 pH 值調節至規定區間,確保試劑與懸浮物的反應能正常進行。處理過程中需嚴格控制試劑添加量,避免過量添加導致新的干擾,添加后需充分混勻樣品,等待反應穩定后再進行后續檢測。 樣品轉移與試劑添加需規范操作。將處理后的樣品轉移至儀器專用比色皿時,需沿器皿壁緩慢注入,避免產生氣泡,若出現氣泡需用滴管輕輕吸除,防止氣泡遮擋光路影響檢測。添加試劑時需按照儀器說明書規定的劑量與順序,使用專用移液設備精準量取試劑,避免手動傾倒導致劑量偏差;試劑添加后需立即混勻,可采用漩渦混勻器或輕柔搖晃的方式,確保試劑與樣品充分接觸,反應完全,同時需注意控制混勻時間,避免過度混勻導致懸浮物沉降或形態變化。 此外,樣品處理過程中需做好質量控制,每批次樣品需同時處理空白樣品(使用無懸浮物的純水按相同流程操作)與質控樣品(已知懸浮物濃度的標準樣品),通過空白樣品扣除背景干擾,通過質控樣品驗證處理流程的準確性。處理完成后的樣品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測,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懸浮物沉降或變質,影響檢測結果。 綜上所述,臺式懸浮物測定儀的樣品處理需貫穿采集、預處理、干擾去除、轉移添加全流程,通過規范操作、精準控制與質量驗證,確保樣品符合檢測要求,為儀器精準測定懸浮物濃度提供可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