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式懸浮物測定儀通過試劑與水樣中懸浮物的反應實現定量檢測,而氣泡會散射檢測光線、改變反應體系體積,導致測定結果出現偏差。在使用過程中,需從操作全流程入手,采取針對性措施規避氣泡干擾,保障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樣品制備環節是規避氣泡干擾的基礎。采集水樣后,需先靜置預處理,待水樣中因采集過程混入的氣泡自然逸散(靜置時間根據水樣類型確定,通常為 5-10 分鐘),避免直接使用含大量肉眼可見氣泡的水樣。若水樣中存在微小氣泡難以自然去除,可采用緩慢攪拌的方式(攪拌速度控制在 50-100 轉 / 分鐘),促進氣泡聚合上浮,切勿劇烈攪拌以免產生新的氣泡。同時,取樣時應將取樣器緩慢伸入水樣底部,沿容器壁緩慢傾倒至檢測用比色管中,避免水樣從高處墜落或快速注入,減少空氣卷入形成新氣泡。 試劑添加過程需控制操作手法以防止氣泡產生。取用試劑時,應確保移液管或移液器的吸液端完全浸沒于試劑中,緩慢吸液后,在比色管內壁緩慢釋放試劑,避免試劑直接沖擊水樣表面或在釋放過程中吸入空氣。若需添加多種試劑,應按反應順序依次添加,且每添加一種試劑后,采用輕柔顛倒混勻的方式(顛倒次數為 3-5 次,每次顛倒后緩慢回正),避免劇烈振蕩導致水樣與空氣充分接觸產生氣泡。對于易產生氣泡的試劑(如表面活性劑類試劑),可提前將試劑預熱至與水樣相近溫度(溫差不超過 5℃),減少因溫度差異導致的氣泡生成。 儀器操作環節需優化參數設置與檢測流程。將制備好的待測樣品放入儀器檢測艙前,需觀察比色管內壁是否附著氣泡,若有氣泡,可輕輕敲擊比色管側壁(敲擊力度以不損壞容器為宜),促使氣泡脫離管壁上浮至液面。檢測時,確保比色管外壁清潔干燥,平穩放入檢測卡槽并蓋緊艙門,避免因容器放置不穩導致檢測過程中水樣晃動產生氣泡。同時,根據儀器說明書調整檢測波長與反應時間,確保檢測過程中反應體系穩定,減少因反應劇烈產生氣泡的可能性。 環境控制與設備維護也有助于規避氣泡干擾。檢測環境應保持溫度穩定(通常為 20-25℃),避免溫度劇烈波動導致水樣中溶解氣體析出形成氣泡。定期檢查儀器檢測艙的密封性,若密封不良導致外界空氣進入,需及時更換密封墊;清潔比色管時,確保內壁無殘留污漬或洗滌劑(洗滌劑殘留易導致氣泡附著),清潔后倒置瀝干水分,避免水分殘留影響檢測或產生氣泡。 通過規范樣品制備、優化試劑添加手法、嚴格儀器操作流程及控制檢測環境,可有效規避臺式懸浮物測定儀使用過程中的氣泡干擾,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性,為水質懸浮物含量分析提供準確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