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氰化物測定儀檢測試劑保存需遵循 “分類管控、環境適配、安全合規” 原則,針對氰化物檢測試劑(如氰化物標準溶液、顯色劑、緩沖溶液等)的化學特性(易揮發、易氧化、有毒性),結合試劑穩定性要求,劃分存儲類別并匹配專屬保存條件,避免試劑變質、失效或產生安全風險,同時確保試劑性能滿足檢測精度需求,不影響氰化物濃度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一、不同類型試劑針對性保存方法 氰化物標準溶液保存:采用棕色容量瓶或專用試劑瓶分裝,避免強光直射導致氰化物分解;添加少量氫氧化鈉溶液調節 pH 至 12 以上,抑制氰化物揮發與水解,延長試劑穩定期;儲存于 4℃冷藏環境,且需與酸類試劑嚴格隔離(防止生成劇毒氰化氫氣體);標準溶液配制后需標注配制日期、濃度及有效期(通常不超過 1 個月),每次使用前需搖勻,若發現溶液渾濁、變色,立即停用并重新配制。 顯色劑保存:氰化物檢測常用顯色劑(如異煙酸 - 吡唑啉酮溶液、吡啶 - 巴比妥酸溶液)需避光保存,優先選用棕色試劑瓶,防止光照導致顯色基團分解;部分顯色劑(如含吡啶成分)易揮發,需密封瓶蓋并加裝密封墊,減少試劑揮發損失;短期保存(1 周內)可室溫放置(20-25℃),長期保存需置于 4℃冷藏,且避免反復凍融(可分裝為小劑量使用);若顯色劑出現分層、沉淀或顏色異常加深,不可繼續使用。 輔助試劑保存:緩沖溶液(如磷酸二氫鉀 - 磷酸氫二鈉溶液)需常溫密封保存,避免 CO?侵入導致 pH 值變化,每次使用后需迅速蓋緊瓶蓋,若發現溶液 pH 偏離標準范圍(需按試劑說明書核查),需重新配制;掩蔽劑(如 EDTA-2Na 溶液)易吸潮,需存放在干燥環境中,取用后及時密封,防止試劑吸潮結塊影響溶解性能;酸類試劑(如硫酸、硝酸)需單獨存放于耐酸試劑柜,避免與氰化物試劑接觸,防止發生危險反應。 二、存儲環境管控要求 溫濕度控制:建立專用試劑存儲柜,配備溫濕度計并定期記錄(每日至少 2 次),冷藏環境溫度需穩定在 2-8℃,室溫存儲環境溫度控制在 15-25℃,濕度保持在 40%-60%;避免將試劑存放于陽光直射、靠近熱源(如暖氣、儀器散熱口)或通風口處,防止溫濕度劇烈波動加速試劑變質。 安全防護措施:氰化物試劑具有毒性,需存儲在帶鎖的專用試劑柜中,柜門標注 “有毒試劑” 警示標識,僅限授權人員取用;試劑柜附近需配備應急處理物資(如中和劑、急救箱),并張貼應急處理流程;存儲區域需保持通風良好,若使用冷藏柜,需定期檢查密封性,防止制冷劑泄漏或試劑揮發氣體積聚。 三、試劑使用與管理要求 取用規范:取用試劑時需佩戴防護手套、防護眼鏡,若試劑為液體,傾倒時需緩慢操作,避免灑落;使用專用移液管或滴管取用,禁止用未經清潔的器具直接伸入試劑瓶,防止交叉污染;每次取用后需立即記錄試劑剩余量,若剩余量較少(不足原量 1/5),需提前準備新試劑,避免檢測時試劑短缺。 有效期管理:建立試劑臺賬,詳細記錄試劑名稱、規格、采購日期、配制日期、有效期及存放位置,定期(每周 1 次)核查試劑狀態,對臨近有效期(不足 3 天)的試劑標注提醒,過期試劑需及時清理并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置(不可隨意丟棄);若試劑未到有效期但出現性能異常,需追溯存儲過程是否存在問題,并更新保存方法。 廢棄處理:廢棄氰化物試劑(包括過期試劑、殘留廢液)需集中收集于專用密封容器,標注 “廢棄氰化物試劑”,交由具備資質的單位處理;處理前不可與其他類型廢液混合,防止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物質,同時需記錄廢棄試劑的種類、量及處理時間,確保處理流程可追溯。 四、特殊注意事項 不同批次的同一試劑需分開存放,避免混淆,使用時優先選用較早批次的試劑,遵循 “先進先出” 原則;若更換新批次試劑,需重新進行儀器校準,確保試劑批次變化不影響檢測結果。 試劑瓶標簽需清晰完整,若標簽模糊(如字跡褪色、信息不全),需重新標注后再存放,防止誤用;禁止將不同類型的試劑裝入同一試劑瓶,即使試劑外觀相似,也需嚴格區分。 長期不用的試劑(超過 1 個月未使用),再次使用前需進行性能驗證(如用標準溶液測試顯色效果、核查緩沖溶液 pH),驗證合格后方可用于檢測,避免因長期存儲導致試劑性能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