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六價鉻測定儀比色皿清潔需遵循 “徹底除污、無損傷、防交叉污染” 原則,針對六價鉻檢測中可能殘留的顯色試劑(如二苯碳酰二肼溶液)、樣品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懸浮物),采用適配的清潔方式與試劑,避免損傷比色皿光學窗口或殘留清潔試劑,確保清潔后比色皿透光性良好、無干擾物質,不影響后續檢測數據準確性。 一、清潔前準備 工具與試劑準備:準備專用清潔工具,包括超細纖維清潔布(無絨毛、無劃痕)、軟質清潔毛刷(刷頭材質為尼龍或聚乙烯)、專用比色皿清洗架;清潔試劑選用稀硝酸溶液(濃度 5%-10%)、無水乙醇、去離子水(符合實驗室一級水標準),避免使用強酸、強堿或含研磨成分的清潔劑,防止腐蝕比色皿或劃傷光學表面。 安全防護與環境準備:操作人員需穿戴耐酸手套、防護眼鏡,若使用揮發性試劑(如無水乙醇),需在通風櫥內進行清潔操作,避免試劑揮發對人體造成影響;清潔前清理實驗臺面,確保臺面無雜物、無污染物,將待清潔比色皿按使用順序擺放,避免混淆。 比色皿初步檢查:檢查待清潔比色皿是否存在破損、裂紋或光學窗口劃痕,若有破損需標記后報廢,不可繼續使用;觀察比色皿內壁殘留情況,區分殘留類型(如顯色劑殘留呈紫紅色、懸浮物殘留呈渾濁狀),便于選擇針對性清潔方式。 二、分步驟清潔流程 初步沖洗去殘留:將使用后的比色皿立即置于去離子水下沖洗,水流需柔和,從比色皿開口處緩慢注入,傾斜比色皿使水流充分接觸內壁,沖洗掉表面松散的樣品殘留與試劑;沖洗時間不少于 30 秒,避免殘留物質干涸后難以清理,沖洗過程中不可用手直接接觸光學窗口,防止指紋污染。 針對性試劑浸泡:根據殘留類型選擇清潔試劑浸泡,若殘留為顯色劑或有機污染物,將比色皿放入無水乙醇中浸泡 10-15 分鐘,溶解有機殘留;若殘留為重金屬離子或無機污染物,改用稀硝酸溶液浸泡 15-20 分鐘,去除離子型殘留;浸泡時確保比色皿完全浸沒,避免局部殘留未接觸試劑,浸泡后用鑷子取出比色皿,防止手部接觸污染。 精細擦拭與沖洗:用軟質清潔毛刷輕輕刷洗比色皿內壁(刷頭需濕潤,不可用力摩擦),重點清理光學窗口邊緣及底部角落,去除頑固殘留;刷洗后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比色皿,至少沖洗 3 次,每次沖洗后倒置瀝干水分,直至沖洗液呈中性(可用 pH 試紙檢測,pH 值 6-8),確保無清潔試劑殘留。 干燥處理:將沖洗干凈的比色皿倒置放入專用清洗架,置于陰涼通風處自然晾干,不可采用高溫烘干(如烤箱),防止比色皿受熱變形或光學性能受損;若需快速干燥,可用潔凈的氮氣吹入比色皿內部,加速水分蒸發,避免用紙巾或普通抹布擦拭,防止纖維殘留。 三、清潔后檢查與存儲 清潔效果檢查:將干燥后的比色皿置于光線下觀察,光學窗口應透明無污漬、無劃痕,內壁無殘留痕跡;將比色皿裝入儀器比色池,進行空白測試,空白吸光度需≤0.005(符合儀器要求),若吸光度超標,需重新清潔,直至空白值達標。 規范存儲:清潔合格的比色皿需放入專用收納盒,盒內鋪墊潔凈軟布,避免比色皿之間碰撞摩擦;收納盒需置于干燥、無塵的環境中,遠離腐蝕性試劑與強光直射,防止比色皿受潮或光學窗口老化;長期不用的比色皿,可在內部放置少量干燥劑,保持干燥狀態。 四、操作注意事項 比色皿清潔需專用,不可與其他實驗儀器(如其他重金屬測定儀的比色皿)混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立即清潔,不可長時間放置,防止殘留物質固化或腐蝕比色皿。 禁止使用金屬工具(如鋼絲球、金屬鑷子)接觸比色皿光學窗口,清潔毛刷需定期更換,避免刷毛脫落造成污染;若比色皿光學窗口出現劃痕或透光性下降,需及時更換,不可繼續用于檢測。 清潔試劑需定期更換,避免試劑濃度降低或受污染影響清潔效果;稀硝酸溶液需單獨存放,遠離易燃試劑,使用后剩余試劑需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理,不可直接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