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六價鉻測定儀校準完成后,需通過系統性檢查確認校準效果,確保儀器恢復精準檢測狀態。這項工作需覆蓋設備基礎狀態、性能參數及系統功能等多個維度,通過科學驗證排除潛在誤差風險。 一、首先要進行設備基礎狀態核查 檢查儀器外觀是否在校準過程中受到損傷,光路系統的比色皿架、光源窗口等部件是否清潔無污漬,避免殘留的校準溶液或灰塵影響后續檢測。同時確認各連接線路接口牢固,電源適配器輸出電壓穩定,防止因硬件接觸不良導致檢測信號異常。此外,需核對校準記錄與儀器內部參數設置的一致性,確保校準過程中調整的波長、反應時間等關鍵參數已正確保存。 二、性能參數驗證是核心環節 選取覆蓋檢測范圍的至少三個濃度點的標準溶液,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測定。計算實測值與標準值的相對誤差,需確保所有濃度點的誤差均在儀器規定的允許范圍內,尤其要關注低濃度點的準確性,避免校準后出現線性偏差。同時進行重復性驗證,對同一濃度的標準溶液連續測定至少六次,計算相對標準偏差,其結果需符合儀器精度要求,以此確認校準后的數據穩定性。 三、系統功能聯動檢查同樣重要 啟動儀器的全自動檢測程序,觀察進樣、加試劑、混勻、比色等環節的機械動作是否順暢,避免因校準過程中部件調整不當導致的機械故障。檢查儀器的溫度控制系統,在設定反應溫度下持續監測,確認實際溫度與設定值的偏差不超過 ±0.5℃,保障化學反應條件的穩定性。此外,驗證數據存儲與傳輸功能,確保檢測結果能準確保存并正常導出,避免因軟件參數重置導致的數據丟失。 四、最后需進行校準后空白驗證 使用符合要求的空白溶液進行測定,記錄空白吸光度值,其結果需低于儀器規定的最大空白值。若空白值異常,需排查試劑污染、比色皿配對誤差等問題,必要時重新進行校準。完成所有檢查項目后,生成校準驗證報告,記錄各項指標的實測結果,確認儀器狀態符合檢測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以此保障后續六價鉻檢測數據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