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式重金屬銅測定儀憑借精準性與便捷性,成為水質重金屬檢測的核心設備。掌握規范操作流程與關鍵避坑技巧,是保障檢測數據可靠、延長設備壽命的核心。需從前期準備、操作執行到后期維護形成完整管理體系,規避各類誤差與風險。 
一、前期準備:奠定精準檢測基礎 環境與設備檢查是首要環節。需確保實驗室溫度、濕度符合儀器要求,避開強光直射與電磁干擾源,防止環境因素影響檢測精度。開機前檢查儀器外觀,確認光源、比色皿槽等部件無破損,連接線路牢固無松動,隨后開機預熱 15 分鐘,待儀器穩定后再進行后續操作。 試劑與樣品準備需嚴格規范。試劑應選用優級純或以上純度,檢查有效期內無渾濁、沉淀等變質現象,按要求儲存于陰涼通風處,易揮發試劑需密封保存。標準溶液需用超純水(電阻率≥18 MΩ?cm)稀釋配制,標記濃度與配制日期,4℃冷藏保存。樣品采集使用潔凈聚乙烯容器,采樣前用待檢水樣沖洗容器,按要求加入硝酸調節 pH<2 保存,避免微生物活動影響銅離子穩定性。 二、規范操作:把控全流程細節 校準與調零是數據準確的前提。使用標準系列溶液繪制校準曲線,濃度范圍需覆蓋待測樣品預期值,確保曲線線性相關系數符合儀器要求。每次檢測前用空白試劑進行校零,校零時需確保比色皿潔凈干燥,避免殘留液體影響基線穩定性。 樣品檢測需遵循標準流程。取定量水樣于比色皿中,按比例依次加入試劑 Ⅰ 與試劑 Ⅱ,每加一種試劑均需蓋緊蓋子搖勻,隨后靜置至反應完全。將比色皿擦拭干凈后放入儀器卡槽,確保放置方向正確、卡槽閉合嚴密,啟動檢測程序后等待數據生成,檢測完畢及時保存結果并記錄相關信息。 三、避坑指南:規避誤差與風險 試劑與樣品環節易藏隱患。需嚴格按說明書劑量添加試劑,避免滴加過快導致劑量偏差,同時防止試劑交叉污染,不同試劑滴管需專用。樣品處理需徹底,若含懸浮物需過濾去除,但要避免過濾過程引入污染,消解后的樣品需盡快檢測,防止銅離子形態變化影響結果。 儀器與操作誤差需重點防控。比色皿需使用專用清潔劑清洗,晾干后存放,避免劃痕影響透光性;檢測過程中若出現數據漂移,需檢查光源穩定性并重新校準。嚴禁在儀器運行時打開比色槽蓋,避免強光干擾光路系統。廢液需分類收集處理,不可隨意傾倒,既保障安全又符合環保要求。 設備維護同樣關鍵。檢測結束后立即清洗比色皿與樣品容器,儀器表面用潔凈抹布擦拭,關閉電源并切斷線路。定期檢查光源強度,每 3-6 個月用標準溶液進行一次全面校準,確保儀器長期處于精準狀態。 遵循規范操作流程,規避試劑、操作與設備等環節的潛在風險,才能充分發揮臺式重金屬銅測定儀的性能優勢,為水質重金屬檢測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