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式濁度測定儀依靠試劑與水樣中懸浮物的反應,結合光學系統檢測濁度值,其核心部件(光學鏡片、比色組件、電路系統)長期閑置時易受環境因素(如灰塵、濕度、氧化)影響,導致性能下降或故障。為保障儀器閑置后重啟仍能精準運行,需圍繞 “清潔防護、部件保養、環境控制、定期激活” 四大核心環節開展維護,避免閑置期間的隱性損耗。 首先是全面清潔處理,消除殘留物質與表面雜質。閑置前需徹底清潔與試劑、樣品接觸的部件:倒空比色管(或反應池)內殘留試劑與水樣,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 3-5 次,去除管壁附著的懸浮物或試劑結晶,避免長期殘留導致部件腐蝕或污染;若有頑固污漬,可使用儀器專用清洗劑浸泡后沖洗,最后用潔凈濾紙吸干水分,防止殘留水分滋生微生物。對于光學系統(光源窗口、檢測器鏡片),需用鏡頭紙蘸取少量無水乙醇輕輕擦拭,清除表面灰塵與油污,禁止使用粗糙布料或尖銳工具,防止劃傷鏡片鍍膜;儀器外殼與操作面板用濕布擦拭后晾干,確保無試劑殘留或灰塵堆積,避免腐蝕性物質滲透損壞外殼。 其次是關鍵部件的專項防護,保障核心性能不衰減。光學部件需重點防護:清潔后在比色皿座內放置干燥硅膠包,吸收殘留潮氣,防止鏡片受潮發霉;部分儀器配備光學部件保護蓋,閑置時需蓋緊,避免灰塵進入光路。電路系統方面,需關閉儀器總電源,拔掉電源線,若儀器使用電池供電,需取出電池(尤其是堿性電池),防止電池漏液腐蝕電極與電路板,電池需單獨存放于干燥陰涼處,避免短路或自放電。此外,將儀器配套的試劑、比色管等配件分類清潔后,放入密封收納盒,試劑需按儲存要求(如避光、低溫)單獨存放,避免與儀器部件直接接觸造成污染。 環境控制是長期閑置維護的核心保障。儀器需放置在干燥、通風、無陽光直射的環境中,環境溫度控制在 5-30℃,相對濕度不超過 60%,避免潮濕環境導致電路受潮短路或光學部件霉變;遠離腐蝕性氣體(如氯氣、二氧化硫)與粉塵源(如實驗臺、通風櫥),防止部件被腐蝕或灰塵堵塞光路;禁止將儀器堆疊存放或受壓,避免外殼變形、內部部件移位(如光學鏡片錯位)。若實驗室環境濕度較高,可在儀器存放區域放置除濕機,或在儀器外罩透氣防塵罩(需預留通風空間,避免密閉導致潮氣積聚)。 定期激活與性能檢查,避免長期閑置導致的性能休眠。即使儀器長期不使用,也需每月進行一次簡短激活:接通電源(或裝入新電池),開機運行自檢程序,檢查光源、檢測器、顯示屏等是否正常工作,若自檢出現異常提示,需及時排查問題(如清潔光學鏡片、重新安裝部件);自檢通過后,可用標準濁度溶液進行一次簡易檢測,驗證儀器測量精度,檢測后按清潔流程處理部件,再恢復閑置狀態。此外,每 3 個月需檢查一次存放環境的溫濕度,更換受潮的硅膠包,確保儀器始終處于適宜的閑置條件,減少隱性損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