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式色度測定儀通過試劑與水樣中有色物質的特異性反應,結合光學檢測原理實現色度定量分析,廣泛應用于水質、食品等領域的色度檢測。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重復性與可比性,需嚴格遵循標準化操作流程,涵蓋樣品處理、儀器操作、數據記錄與設備維護等全環節。 一、檢測前準備:奠定操作基礎 檢測前需完成儀器與試劑的準備工作。首先檢查儀器狀態:開啟電源,等待系統自檢,確認顯示屏無報錯信息、光源指示燈正常、光學部件無污漬;若儀器長時間未使用,需提前預熱 30 分鐘,確保光學系統與電子元件處于穩定工作狀態。核對試劑信息:檢查專用顯色試劑的保質期,確認包裝無破損、無泄漏,液體試劑無分層、變色,粉末試劑無吸潮結塊;按說明書要求準備純水(符合實驗室二級及以上標準),用于配制試劑與空白對照液。同時準備采樣工具(如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管),確保工具潔凈、無色素殘留,使用前需用純水潤洗 2-3 次。 二、樣品預處理:消除檢測干擾 水樣需經過預處理以去除干擾因素。若水樣中含有懸浮顆粒,需采用過濾法處理:選用孔徑符合標準的濾膜(如 0.45μm),通過減壓過濾去除顆粒雜質,避免顆粒散射光線影響檢測結果;若水樣 pH 值偏離試劑反應最佳范圍,需用酸堿溶液調節至規定 pH 區間(如 6-8),防止 pH 異常導致顯色反應不充分或顯色強度改變。預處理后的水樣需充分混勻,確保水樣均勻性,同時避免劇烈振蕩產生氣泡,若出現氣泡需靜置至氣泡完全消散后再進行后續操作。 三、試劑添加與顯色:嚴格控制反應條件 按儀器說明書規定的比例添加試劑與水樣。使用精度合格的移液管,分別量取定量水樣與顯色試劑,依次注入專用比色管中,輕輕顛倒比色管 3-5 次,確保試劑與水樣充分混合;若試劑需避光反應,需將比色管置于避光處,按規定時間靜置顯色,期間避免觸碰或晃動比色管,防止影響顯色穩定性。顯色時間需嚴格把控,不足或超時均可能導致顯色強度偏差,需使用計時器精準記錄反應時長。 四、儀器檢測與數據讀取:保障結果準確 顯色完成后,將比色管外壁擦拭干凈(無指紋、水漬),按儀器標識方向放入比色槽,確保比色管與檢測光路對齊。首先進行空白校正:將裝有空白對照液(純水 + 顯色試劑)的比色管放入比色槽,啟動空白校正程序,儀器自動設定空白基準值,校正完成后方可進行樣品檢測。檢測時選擇對應檢測項目與濃度范圍,啟動檢測程序,儀器通過光學系統測量顯色液吸光度,自動換算為色度值并顯示。每個樣品需平行檢測 2-3 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檢測結果,若平行樣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重新取樣檢測。 五、后續處理與維護:延長設備壽命 檢測結束后,及時清理實驗器具:比色管、移液管等需用純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存放;若試劑有腐蝕性,需先用自來水沖洗,再用純水潤洗。關閉儀器電源前,需退出檢測程序,待儀器散熱 5-10 分鐘后切斷電源;定期清潔儀器光學部件,用專用鏡頭紙輕輕擦拭比色槽內壁與光源鏡片,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按設備維護周期進行校準(如每月一次),使用標準色度溶液驗證儀器精度,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