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色度測定儀作為精準測量液體色度的關鍵設備,其數據準確性直接影響實驗分析與生產質控結果。做好設備的校準與維護,需聚焦 7 個核心細節,以保障儀器長期穩定運行。 
首先是校準環境控制。儀器校準需在恒溫恒濕環境中進行,溫度應控制在 20-25℃,相對濕度保持在 45%-65%,同時避免強光直射與電磁干擾。環境參數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光學元件性能與試劑反應效果,進而導致校準偏差,因此需提前通過環境監測設備確認條件達標后再啟動校準流程。 其次為校準標準物質管理。需選用符合國家計量標準的色度標準溶液,且在有效期內使用。標準溶液儲存需嚴格遵循說明書要求,避免高溫、光照及污染,每次取用后及時密封。校準前需將標準溶液與儀器置于同一環境中平衡 30 分鐘以上,確保溫度一致,減少因溫差引發的濃度變化對校準結果的影響。 第三是光學系統清潔。校準前需用專用無塵布蘸取無水乙醇,輕輕擦拭儀器的比色皿槽、光路通道及檢測窗口,去除灰塵、試劑殘留等雜質。光學元件表面的污染物會阻礙光線傳輸,導致吸光度測量誤差,清潔時需避免刮擦光學表面,防止元件損壞。 第四為零點校準規范。每次校準前需進行零點校準,選用與實驗所用試劑匹配的空白溶液,將其注入潔凈比色皿后放入儀器,按照操作流程完成零點設定。空白溶液需現配現用,確保無雜質、無顏色干擾,若零點校準多次失敗,需排查光學系統或試劑純度問題。 第五是日常維護中的比色皿保養。比色皿使用后需立即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必要時用稀鹽酸浸泡去除頑固污漬,晾干后存放于專用盒中。避免使用硬毛刷清洗,防止劃傷比色皿透光面,同時定期檢查比色皿密封性,若出現漏液或透光性下降,需及時更換。 第六是定期性能核查。除定期校準外,每月需通過標準溶液進行性能核查,記錄儀器的測量誤差、重復性等指標。若發現誤差超出允許范圍,需重新校準并排查原因,如試劑變質、光學元件老化等,確保儀器始終處于合格狀態。 最后是設備使用記錄管理。建立完整的校準與維護記錄檔案,詳細記錄每次校準時間、標準物質信息、測量結果及維護內容。記錄需長期保存,便于追溯設備歷史狀態,為后續故障排查與性能評估提供依據,同時滿足質量體系管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