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余氯測定儀通過試劑與水樣中余氯的特異性反應實現定量檢測,其檢測穩定性易受操作細節影響。若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檢測結果重復性差、數據偏離真實值,無法準確反映水體余氯含量。以下從五個核心操作細節入手,分析其對儀器穩定性的影響及規范要求。 一、試劑配制與取用的規范性 試劑的狀態與用量是影響檢測穩定性的首要環節。若試劑配制時未嚴格按照說明書控制濃度(如溶質稱量偏差、溶劑體積不準確),或未充分溶解、混勻,會導致試劑活性不一致,進而使反應程度出現差異;取用試劑時若未使用潔凈移液器具,或移液過程中出現滴漏、殘留,會造成實際參與反應的試劑量偏離標準,直接影響顯色效果與檢測結果。此外,試劑取用后若未及時密封保存,易受空氣中二氧化碳、水分影響發生變質,或因光照導致有效成分分解,降低試劑靈敏度,長期使用會使儀器檢測穩定性持續下降。 二、水樣采集與預處理的合理性 水樣的采集與預處理直接決定檢測對象的代表性。若采樣容器未提前清洗、消毒,殘留的雜質或前次檢測的試劑會與水樣中余氯發生反應,干擾檢測結果;采樣時未避免水樣與空氣過度接觸(如劇烈搖晃、長時間敞口),會導致余氯因揮發或氧化而濃度變化;對于渾濁、含有懸浮雜質的水樣,若未進行過濾預處理,雜質會遮擋光路、吸附試劑,影響顯色反應的均勻性,使儀器讀取的吸光度值波動較大,降低檢測穩定性。 三、反應條件控制的精準度 余氯與試劑的反應需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條件控制不當會破壞反應平衡。反應溫度是關鍵因素,若未將水樣與試劑調節至儀器規定的最佳反應溫度(如室溫偏離 20-25℃范圍),會加速或減緩反應速率,導致顯色時間縮短或延長,使儀器在設定檢測時間點讀取的數據無法反映真實余氯濃度;反應時間控制也需嚴格,若未等待反應完全(如提前讀數)或超出穩定顯色時間(如延遲讀數),會因反應不完全或顯色產物分解,導致檢測結果偏低或偏高,且重復性差。 四、儀器操作的規范性 儀器操作步驟的規范程度直接影響運行穩定性。開機后若未按照要求進行預熱(如預熱時間不足),會導致儀器內部電路、光學系統未達到穩定工作狀態,檢測時吸光度讀數漂移;校準過程中若未使用匹配濃度的標準溶液,或標準溶液注入檢測池后未排除氣泡,會使校準曲線線性度不佳,后續檢測時儀器無法準確換算余氯濃度;檢測時若頻繁打開儀器蓋板,或在檢測過程中移動儀器,會導致環境光干擾光學檢測系統,使讀數出現異常波動。 五、檢測后清潔維護的及時性 檢測后的清潔維護對儀器長期穩定性至關重要。若檢測結束后未及時用去離子水沖洗檢測池,殘留的試劑或水樣會附著在池壁上,形成污垢,下次檢測時會與新試劑、水樣發生交叉污染,影響反應結果;若長期不清潔儀器光學部件(如比色皿、光源窗口),灰塵、污漬會遮擋光線,降低光強檢測精度,導致吸光度讀數偏差;若未定期檢查儀器部件(如光源、檢測器)的老化情況,或未按照周期進行校準,會使儀器性能逐漸下降,檢測穩定性持續變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