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總氮快速測定儀在現場總氮檢測中,樣品處理的質量直接決定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偟獧z測需覆蓋水體中各類含氮化合物(如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有機氮),若樣品處理不當,易導致待測組分損失、干擾物質殘留,進而引發檢測偏差。因此,使用前需按標準化流程完成樣品采集、預處理、干擾消除及適應性調整,為后續檢測提供符合儀器要求的樣品基質。 
樣品采集環節需保障代表性與完整性,避免初始階段引入誤差。采集時需選擇能反映水體真實狀態的點位,避免靠近岸邊、排污口等局部異常區域,同時按 “多點采集、混合均勻” 原則,確保樣品具有區域代表性。采集工具(如采樣瓶)需提前經酸洗、高溫烘干處理,去除瓶壁殘留的氮元素與污染物,防止交叉污染;采樣過程中需使樣品緩慢流入采樣瓶,避免劇烈攪拌導致水樣中揮發性含氮化合物(如氨氮)逸散,或空氣中的氮氣溶入樣品。此外,需控制采樣體積,確保滿足儀器檢測需求(通常預留 1.2-1.5 倍檢測用量),且采樣后立即加蓋密封,減少樣品與空氣的接觸時間,避免光照、溫度變化導致有機氮分解或硝酸鹽轉化,影響總氮總量的準確性。 樣品預處理是消除物理干擾、提取待測組分的核心步驟,需重點關注懸浮物去除與 pH 調節。若樣品中含有較多懸浮物(如泥沙、藻類),需通過離心或過濾處理去除:離心時需控制轉速與時間,確保懸浮物完全沉淀,避免離心不徹底導致后續檢測中懸浮物吸附待測氮組分;過濾時需選用無氮濾紙或濾膜,防止濾材中的氮元素溶出污染樣品,且過濾后需棄去初始濾液(通常為 5-10mL),減少濾膜吸附對樣品濃度的影響。同時,需調節樣品 pH 至儀器要求范圍(多數總氮測定儀需 pH 在 5-9 之間):若樣品呈酸性,需用無氮氫氧化鈉溶液緩慢調節;若呈堿性,需用無氮鹽酸溶液中和,避免酸堿度過高破壞試劑活性,或導致含氮化合物(如氨氮在堿性條件下轉化為氨氣)損失。調節過程中需少量多次添加試劑,防止局部濃度過高引發待測組分變化,且每次添加后需充分混勻并監測 pH,確保最終 pH 穩定在目標范圍。 干擾物質消除是保障檢測特異性的關鍵,需針對水體中常見干擾組分采取針對性措施。若樣品中含有高濃度還原性物質(如硫化物、亞鐵離子),會與總氮測定過程中的氧化劑反應,消耗試劑并影響氮元素的氧化轉化,需加入適量氧化劑(如高錳酸鉀溶液)將還原性物質氧化去除,反應完成后需檢查溶液是否仍有還原性物質殘留(可通過滴加指示劑判斷),確保干擾完全消除。若樣品中存在高濃度有機物(如腐殖酸、洗滌劑),會在檢測過程中產生顏色干擾或消耗試劑,需通過稀釋法降低有機物濃度(稀釋需使用無氮純水,且稀釋倍數需確保稀釋后樣品濃度在儀器檢測范圍內),或加入吸附劑(如活性炭)吸附有機物,吸附后需過濾去除吸附劑,避免其影響光信號檢測。此外,部分水體中可能含有高濃度氯離子,會與試劑中的銀鹽(若有)反應生成沉淀,干擾檢測過程,需加入硫酸汞等掩蔽劑,與氯離子形成穩定絡合物,消除其對檢測的影響,掩蔽劑的用量需根據樣品中氯離子濃度計算,避免用量不足導致掩蔽不完全或用量過多引發新的干擾。 樣品適應性調整需結合儀器特性與檢測需求,確保樣品符合儀器檢測條件。若樣品濃度超出儀器檢測范圍(通過預實驗判斷),需用無氮純水進行梯度稀釋,稀釋過程中需準確記錄稀釋倍數,便于后續結果計算,且稀釋后需再次檢查 pH 與懸浮物狀態,確保仍符合檢測要求。對于低溫或高溫樣品,需將其溫度調節至室溫(通常為 20-25℃),避免溫度差異影響試劑反應速率與光信號穩定性 —— 低溫會減緩反應進程,導致檢測結果偏低;高溫可能加速試劑分解,或使樣品中揮發性組分逸散。此外,需確保處理后的樣品均勻無分層,檢測前需輕輕混勻樣品,避免局部濃度差異導致檢測數據波動,同時需檢查樣品是否存在氣泡,若有需靜置待氣泡消散或用吸管輕輕去除,防止氣泡干擾光信號傳播,影響檢測精度。 最后,樣品處理完成后需盡快進行檢測,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總氮組分變化。處理過程中需同步記錄樣品信息(如采集時間、點位、處理步驟、試劑用量等),形成完整的樣品處理檔案,便于后續檢測結果追溯與異常情況分析。通過嚴格遵循上述樣品處理規范,可有效減少干擾因素,保障便攜式總氮快速測定儀的檢測數據精準可靠,為現場總氮監測提供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