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測定儀的多級標液校準是保障檢測數據準確性的核心環節,需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確保各濃度點的校準精度。 
校準前需完成系列準備工作。首先檢查儀器狀態,確保開機預熱 30 分鐘以上,待光源穩定后再進行操作。準備對應量程的多級標準溶液(通常包括 0、5、10、20、50、100 度等濃度點),確認標液在有效期內且密封完好,避免使用渾濁或變質的標液。準備潔凈的比色皿,用 10% 硝酸溶液浸泡 24 小時后,再用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并用超細纖維布吸干外壁水分,避免指紋或劃痕影響透光性。同時,需記錄環境溫度與濕度,確保在 15-35℃、相對濕度≤80% 的條件下進行校準。 標液的取用與處理需規范操作。開啟標液瓶時應傾斜緩慢打開,防止液體濺出,取用前將標液充分搖勻,確保濃度均勻。用專用移液管分別移取各濃度標液至對應比色皿中,液位高度需符合儀器要求(通常為比色皿容積的 2/3),避免液體溢出污染儀器。每換一種濃度標液,需更換新的移液管或徹底清洗移液管,防止交叉污染。比色皿放入儀器前,需用軟布再次擦拭外壁,確保無殘留液體或雜質。 校準步驟需按濃度梯度依次進行。首先將裝有 0 度標液(去離子水)的比色皿放入樣品室,對準光路標記,蓋好樣品室蓋,在儀器操作界面選擇 “校準” 功能,執行 “零點校準”,待儀器顯示穩定后確認保存。隨后按從低到高的濃度順序,依次將各標液比色皿放入樣品室,每放入一個濃度點,等待 3-5 秒讓儀器讀數穩定,點擊 “校準點設置”,輸入對應標液的標準值,確認后完成該點校準。全部濃度點校準完成后,儀器會自動生成校準曲線,顯示相關系數(通常要求 R2≥0.999),若系數不達標,需重新檢查標液濃度或操作步驟,重復校準過程。 校準過程中需注意細節控制。每次放入比色皿時,需確保其放置位置一致,避免因光路偏差導致誤差。校準期間避免觸碰儀器或樣品室,防止震動影響讀數穩定性。若標液在室溫下放置時間過長(超過 30 分鐘),需重新將其放回規定儲存環境,防止溫度變化影響濃度。此外,需同步記錄各標液的實測值與標準值的偏差,偏差應控制在 ±2% 以內,超出范圍需查找原因并重新校準。 校準完成后需進行驗證與記錄。選取一個中間濃度的標液作為驗證樣,按照常規檢測步驟測量,計算測量值與標準值的相對誤差,確認在允許范圍內。將校準曲線參數、各點偏差、環境條件、操作人員等信息詳細記錄于校準檔案,存檔至少 2 年。校準后的儀器需粘貼校準合格標識,注明校準日期與下次校準時間,通常建議每 3 個月進行一次多級標液校準,若儀器出現故障維修或長期停用后,需重新進行校準。 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流程,可確保色度測定儀的校準精度,為水質色度檢測提供可靠的量值溯源基礎,保障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