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測定儀是檢測水體中余氯含量的關鍵設備,廣泛應用于自來水廠、游泳池、醫療廢水等領域的水質監測。正確使用和科學保養不僅能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還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以下從使用技巧和保養方法兩方面詳細說明。 一、正確使用技巧 使用前的準備工作需細致到位。首先檢查儀器外觀是否完好,顯示屏是否清晰,按鍵是否靈敏,確保無磕碰損壞痕跡。接著查看配套試劑的保質期和狀態,余氯檢測試劑多為液體或片劑,若發現試劑渾濁、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需及時更換,避免影響檢測結果。準備好干凈的采樣容器,建議使用玻璃或聚乙烯材質,使用前用待檢測水樣沖洗2-3次,去除容器內殘留的雜質。 采樣環節需注意代表性和及時性。采集水樣時,應避免直接從水龍頭或管道出口取樣,需先放水3-5分鐘,讓管道內滯留水排盡后再取樣,確保水樣能反映實際水體情況。對于開放水域(如游泳池),應在不同位置和深度采集多個水樣混合后檢測,提高結果的代表性。水樣采集后應盡快檢測,若無法立即檢測,需密封避光保存,且保存時間不超過2小時,防止余氯因光照、溫度變化發生分解。 操作過程需嚴格遵循步驟規范。向比色管中加入定量水樣(通常為10毫升或25毫升,按儀器說明書要求),再加入對應劑量的試劑,蓋緊蓋子后輕輕搖勻,避免液體濺出。搖勻后按規定時間靜置反應(一般為3-10分鐘),期間避免陽光直射比色管,防止試劑分解。反應完成后,用干凈的軟布擦凈比色管外壁的水珠和污漬,確保管壁透明無劃痕,然后將比色管放入儀器的檢測槽中,注意對齊定位標記,避免放置歪斜影響光路檢測。 讀數與記錄要準確無誤。儀器校準完成后再進行樣品檢測,讀取數值時待顯示屏數據穩定后再記錄,避免因讀數過早導致誤差。若多次檢測同一水樣,應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且每次檢測前需用蒸餾水清洗比色管,防止殘留試劑干擾下一次檢測。記錄內容除余氯值外,還應包括檢測時間、水樣來源、環境溫度等信息,便于后續數據追溯和分析。 二、科學保養方法 日常清潔需針對性進行。檢測完成后,及時倒空比色管內的廢液,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再用蒸餾水潤洗1-2次,倒置晾干后存放,避免殘留液體腐蝕管壁。儀器的檢測槽應定期清潔,可用蘸有酒精的棉簽輕輕擦拭槽內的灰塵和污漬,注意不要用硬物刮擦,防止損壞光學元件。顯示屏和按鍵可用干布擦拭,若沾染試劑或水樣,需立即擦干,防止液體滲入儀器內部損壞電路。 試劑的儲存與管理要規范。未使用的試劑應按說明書要求儲存,多數余氯試劑需避光、冷藏(2-8℃)保存,遠離熱源和兒童接觸區域。打開后的試劑應盡快使用,剩余試劑需密封嚴實,防止揮發或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濃度變化。試劑瓶標簽要清晰完整,注明名稱、濃度和開封日期,避免不同試劑混淆誤用。 定期校準是保證精度的關鍵。建議每周進行一次校準,校準用的標準溶液需準確配置或使用預制標準液,按儀器校準流程依次檢測空白溶液(蒸餾水)和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確保儀器的讀數與標準值偏差在允許范圍內(通常不超過±5%)。若校準發現偏差過大,需重新檢查校準步驟或更換標準溶液,必要時聯系廠家進行專業校準。長期未使用的儀器,再次啟用前必須進行校準,避免因元件老化導致檢測失準。 儀器存放與維護需注意環境條件。儀器應放置在干燥、通風、無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和劇烈震動,工作環境溫度保持在10-35℃,相對濕度不超過85%。不用時關閉儀器電源,拔掉電源線,長期存放需取出電池(針對便攜式儀器),防止電池漏液損壞內部電路。定期檢查儀器的電源線和插頭是否完好,若發現電線破損、插頭松動,需及時更換或維修,避免短路或漏電事故。 特殊情況的處理要及時得當。若檢測過程中試劑濺到儀器表面,應立即用濕布擦拭干凈,若濺入檢測槽,需斷電后用蒸餾水沖洗,晾干后再使用。儀器出現顯示屏閃爍、讀數不穩定或無法開機等故障時,不要自行拆解維修,應聯系專業維修人員或廠家售后,提供詳細故障現象便于排查。對于便攜式余氯測定儀,還需注意保護電池倉的密封性,避免進水導致電池短路。 三、結語 通過規范使用和細致保養,余氯測定儀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為水質監測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無論是專業檢測人員還是普通操作人員,都應重視這些技巧和方法,讓儀器在長期使用中發揮穩定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