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重金屬水質測定儀因具備現場快速檢測優勢,廣泛應用于應急監測和野外作業,其性能穩定性依賴科學的維護保養。以下從核心部件、試劑管理、校準體系和存儲規范四個維度,闡述標準化維護要點。 一、核心部件維護細則 光學系統是儀器精度的核心保障。檢測光路中的比色池需每日清潔,使用蘸有 5% 硝酸的棉簽輕輕擦拭內壁,再用超純水沖洗 3 次,避免重金屬殘留形成的光吸收干擾。光源模塊(通常為氙燈或 LED)需每月檢查,若出現閃爍或亮度衰減超過 20%,應及時更換備用光源,更換時需佩戴防靜電手環,防止靜電擊穿電路元件。 電路系統維護重點在于防潮防塵。每次野外使用后,用干布擦拭主機外殼,接口處噴涂精密電子清潔劑,靜置 5 分鐘后再收納。電池組件需遵循 “淺充淺放” 原則,電量低于 20% 時及時充電,每月進行一次完全充放電循環,避免鋰電池長期虧電導致容量衰減。充電器需使用原廠配件,防止電壓不穩損壞電池管理芯片。 二、試劑與耗材管理 檢測試劑的穩定性直接影響測定結果。重金屬標準溶液應分裝為 10mL 小瓶,4℃避光保存,每 3 個月用新購標準物質驗證,濃度偏差超過 5% 時立即更換。顯色劑(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需現配現用,配制后在棕色瓶中可存放 7 天,若出現沉淀或變色應廢棄。 耗材需建立嚴格的質控標準。比色皿每次使用后用 10% 硝酸浸泡 2 小時,超純水沖洗至中性,存放時墊入軟質墊片防止透光面磨損。濾膜(0.45μm)需在干燥器中保存,使用前檢查是否有針孔,每批次隨機抽取 5 片進行空白測試,確保重金屬本底值低于方法檢出限。 三、校準與性能核查 定期校準體系包括三級驗證:每日開機后用空白溶液(超純水)校準零點,偏差應≤0.002 吸光度;每周用中間濃度標準液(如 1mg/L 銅標準)核查,示值誤差需控制在 ±5% 以內;每月開展全面校準,繪制標準曲線,確保相關系數 R2≥0.999,斜率偏差不超過標準值的 3%。 應急維護措施不可忽視。若現場檢測時出現數據異常,首先檢查比色皿是否清潔,重新測定標準溶液;若偏差仍存在,可啟用儀器內置的校準因子修正功能,用近期驗證合格的標準點進行單點校準,待返回實驗室后立即開展全面核查。 四、存儲與長期保養 短期存儲(1 周內)需將儀器置于干燥通風處,電池電量保持在 50%-70%,拆除所有外接線纜。長期存放(超過 1 個月)前,需完成全面清潔,電池單獨存放于 4℃環境,每 3 個月充電一次。主機需放入防潮箱,相對濕度控制在 30%-60%,避免光學部件霉變。 每年應進行一次專業維護,由廠家技術人員拆解清潔光路系統,更換老化的密封圈和濾光片,對電路主板進行防氧化處理。建立完整的維護檔案,記錄每次校準數據、部件更換情況和故障處理過程,為儀器性能追溯提供依據。 通過系統化的維護管理,可使便攜式重金屬測定儀的使用壽命延長至 5 年以上,檢測數據的相對標準偏差控制在 3% 以內,為野外重金屬污染監測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