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氨氮測定儀是同時或分別檢測水體中化學需氧量(COD)與氨氮濃度的核心設備,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環保監測、工業水質管控等場景。其檢測精度依賴定期校準,若校準操作不當,易導致數據偏差,影響水質評估與工藝調控。校準過程需圍繞“試劑可靠性、操作規范性、結果有效性”展開,重點關注以下注意事項: 一、校準前準備 1、試劑與標準溶液準備 需優先選用符合標準的試劑與標準溶液:COD校準用試劑(如重鉻酸鉀、硫酸銀)需在有效期內,且無變質跡象(如重鉻酸鉀溶液出現渾濁、硫酸銀結晶析出);氨氮校準用試劑(如納氏試劑、酒石酸鉀鈉)需現配現用(納氏試劑易分解,存放易失效),配制時嚴格按比例操作,避免因試劑濃度偏差影響校準。 標準溶液需選擇國家認可的有證標準物質,按檢測范圍稀釋為適宜濃度梯度(覆蓋日常檢測的低、中、高濃度區間),稀釋過程用無氨水或超純水(COD校準需用無有機物純水,氨氮校準需用無氨水),防止水中雜質(如有機物、氨氮殘留)干擾校準。標準溶液配制后需盡快使用,暫存時需密封避光,避免揮發或污染。 2、設備與耗材檢查 校準前需確保儀器狀態正常:開機預熱至穩定(通常需一段時間),檢查光源、消解模塊(COD檢測需消解)、比色模塊是否無異常(如光源無閃爍、消解溫度無波動);清理檢測核心耗材(如比色皿、消解管),確保無污漬、劃痕(比色皿透光面需用專用鏡頭紙擦拭,禁止用手觸摸),若有殘留顯色物質(如COD消解后殘留的橙色物質、氨氮檢測的黃色沉淀),需用稀酸或專用清洗劑浸泡后沖洗干凈,晾干備用。 同時檢查管路(如試劑添加管路、水樣管路)是否通暢,無彎折或堵塞,避免校準過程中試劑添加量不足或水樣輸送不暢。 3、環境條件控制 校準需在適宜環境下進行:實驗室溫度需穩定(避免高溫或低溫導致試劑反應速率變化,如氨氮納氏反應對溫度敏感),濕度需適中(過高易導致儀器電路受潮,過低可能產生靜電干擾);避免儀器周邊存在強電磁干擾(如靠近高壓設備、大功率電機),防止校準過程中信號波動;通風需良好(COD消解使用強酸試劑,氨氮納氏試劑有毒性,良好通風可避免試劑揮發氣體影響操作人員與儀器部件)。 二、校準過程控制 1、零點校準:消除空白干擾 COD與氨氮校準需分別進行零點校準,且需使用對應空白溶液:COD零點校準用無有機物純水(避免水中有機物被氧化,導致空白值偏高),氨氮零點校準用無氨水(防止水中氨氮殘留影響空白基線)。 校準前需用空白溶液反復沖洗檢測池或比色皿3次以上,確保無殘留污染物;倒入空白溶液后,需等待溫度與儀器狀態穩定(如消解后需冷卻至室溫,避免溫度影響吸光度檢測),再執行零點校準。若空白值異常(如吸光度過高),需排查純水純度(是否含目標污染物)、試劑是否變質(如COD試劑被污染)、耗材是否清潔(比色皿是否有污漬),整改后重新校準,直至空白值符合要求。 2、標準溶液校準:按序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校準需按“低濃度→高濃度”順序進行,且不同濃度標準溶液需使用獨立耗材:COD與氨氮標準溶液不可混用比色皿或消解管,避免殘留高濃度溶液污染低濃度樣品,導致校準偏差;每檢測完一個濃度,需用下一個濃度的標準溶液潤洗耗材1-2次,再正式加入溶液檢測。 檢測過程需嚴格遵循儀器操作流程:COD校準需確保消解時間與溫度達標(消解不充分會導致低濃度標準溶液檢測值偏低),氨氮校準需保證顯色反應時間足夠(反應不足會使吸光度偏低,校準曲線斜率偏小)。輸入標準溶液濃度時需準確無誤,避免因輸入錯誤導致校準曲線偏差;每個濃度點需平行檢測2次,取平均值作為校準數據,若兩次檢測值偏差過大,需重新檢測,排查是否為操作失誤(如試劑添加量不均)或儀器波動。 3、校準曲線建立:關注線性與有效性 儀器基于標準溶液檢測數據擬合校準曲線(通常為線性曲線),需關注曲線線性相關系數:COD與氨氮校準曲線線性相關系數需符合要求(一般需接近1),若線性不佳(如某濃度點偏離曲線過遠),需排查標準溶液配制是否準確(如稀釋比例錯誤)、檢測操作是否規范(如消解溫度波動)、儀器是否異常(如光源強度下降)。 若存在異常濃度點,需剔除后重新擬合曲線,或重新檢測該濃度點;不可為追求線性強行剔除正常數據,也不可保留明顯異常數據,確保校準曲線能真實反映濃度與檢測信號的對應關系。 三、校準后驗證 1、中間濃度驗證 校準完成后,需用“未參與校準的中間濃度標準溶液”驗證效果:選擇校準濃度區間中部的標準溶液(如校準用低、中、高濃度,驗證用中間濃度),按正常檢測流程操作,若檢測值與標準濃度偏差在允許范圍內,說明校準合格;若偏差過大,需重新檢查校準步驟(如零點是否漂移、標準溶液是否污染),必要時重新執行全流程校準。 2、平行樣與留樣驗證 可通過檢測平行樣驗證校準重復性:取同一濃度標準溶液,平行檢測3次,若相對偏差較小,說明校準結果穩定;若偏差較大,需排查儀器重復性是否達標(如光源穩定性、試劑添加精度)。 若有往期校準留樣(如穩定的標準溶液樣品),可對比本次與往期校準后留樣的檢測值:若差值在允許范圍,說明儀器校準狀態一致;若差值過大,需分析是否為儀器部件老化(如比色皿透光率下降)或試劑批次差異,及時調整校準參數。 四、特殊注意事項 1、試劑安全與防護 校準過程涉及危險試劑,需做好安全防護:操作COD強酸試劑(如硫酸)時,需穿戴防化服、耐酸手套、護目鏡,避免試劑飛濺灼傷皮膚與眼睛;氨氮納氏試劑含汞,需佩戴防毒手套與口罩,避免接觸與吸入,操作后需及時清洗手部與衣物;試劑泄漏時需立即處理(如用吸附材料覆蓋強酸,用專用試劑中和納氏試劑),禁止隨意丟棄。 2、記錄與追溯 校準全過程需詳細記錄:包括校準日期、操作人員、儀器型號、試劑信息(批次、有效期)、標準溶液信息(濃度、編號)、空白值、各濃度檢測數據、校準曲線參數、驗證結果等。記錄需清晰完整,便于后續追溯(如出現檢測數據異常時,可回溯校準情況);校準記錄需歸檔保存,保存期限需符合相關規范要求(通常至少1年)。 3、定期校準與維護結合 校準需與儀器維護同步進行:校準后若發現儀器部件異常(如比色皿劃痕、管路堵塞),需及時更換或維修;定期校準周期需結合儀器使用頻率與環境(如頻繁使用、環境惡劣時,校準周期需縮短),不可超期未校準,導致檢測數據失準;若儀器經歷維修(如更換光源、消解模塊)或長時間停用后重啟,需重新進行全面校準,確保檢測精度。 五、總結 COD氨氮測定儀校準需兼顧“細節把控”與“規范操作”,從準備階段排除干擾,到過程中精準操作,再到校準后驗證與記錄,每一步都需嚴格執行。只有重視校準注意事項,才能確保儀器輸出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為水質監測、環保決策與工業工藝調控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保障操作人員安全與儀器長期穩定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