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水質監測、環保檢測等日常工作里,COD氨氮測定儀因操作便捷、檢測高效的優勢,成為許多場景下的常用設備。但即便按照常規流程操作,實際使用過程中,仍會遇到各類問題,要么干擾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要么導致儀器無法正常運轉。下面從操作、樣品、儀器本身、環境四個常見維度,梳理這些問題,助力使用者快速識別與應對。 一、操作環節 操作過程中的不當行為,是造成檢測異常的常見誘因,尤其是剛接觸儀器或對操作流程不熟悉的使用者,即便只是細微的步驟疏忽,也可能讓檢測結果出現偏差。 1、試劑添加不當 試劑添加是檢測前的關鍵步驟,此環節常出現兩種問題:一是試劑添加量不準確,二是添加順序錯誤。比如在COD檢測中添加氧化劑時,若僅靠肉眼估算用量,未遵循標準要求添加,要么氧化劑過量,要么用量不足,都會直接影響最終的COD檢測結果;而在氨氮檢測時,若先加入顯色劑,再添加緩沖液,會破壞試劑正常反應所需的環境,導致顯色效果不佳,進而無法準確讀取吸光度,影響氨氮檢測結果。 2、消解過程控制不佳 消解是COD檢測中的重要環節,若消解時的溫度和時間控制不當,會直接影響有機物的氧化效果。比如,消解溫度未達到規定要求就開始計時,有機物無法充分氧化,最終測出的COD值會偏低;反之,若消解時間過長,超出合理范圍,部分試劑可能發生分解,同樣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干擾。 二、樣品處理 水樣成分復雜多樣,若檢測前未做好預處理,各類干擾物質會混入檢測過程,影響測定儀的檢測精度,這一問題在實際使用中很容易被忽視。 1、懸浮物的干擾 當水樣中含有較多懸浮物,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中的泥沙、有機物殘渣等,若不經過濾直接檢測,這些懸浮物會吸附試劑,還可能遮擋檢測光路,導致COD值偏高,氨氮檢測時顯色也會不均勻。例如,含大量泥沙的水樣在消解過程中,泥沙中的無機物可能與氧化劑發生反應,反應結果會被錯誤計入COD值;而在氨氮檢測中,懸浮物會使檢測溶液渾濁,影響吸光度的準確檢測。 2、干擾物質的影響 水樣中含有的氯離子、硫化物、重金屬離子等物質,會與檢測所用試劑發生反應,從而干擾檢測結果。比如,氯離子會與COD檢測中的銀鹽試劑反應生成沉淀,此過程會消耗部分氧化劑,導致檢測出的COD值偏高;在氨氮檢測中,硫化物會與顯色劑反應生成黑色沉淀,影響吸光度的正常讀取。 三、儀器本身 儀器自身性能出現問題,或長期未進行維護,也會引發檢測故障,常見問題主要集中在光路系統、進樣系統以及校準工作方面。 1、光路系統故障 測定儀依靠吸光度進行分析檢測,因此光路系統(如光源、比色皿、檢測器等)一旦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檢測精度。例如,光源使用時間過長會老化,導致光強減弱,使吸光度檢測的靈敏度下降,檢測結果偏低;比色皿若被污染,如殘留之前檢測的試劑或沾上指紋,會阻礙光路,導致檢測時讀數不穩定;若檢測器出現故障,可能會出現數據不顯示、數值突然跳動或無法歸零等異常情況。 2、進樣系統堵塞 對于自動進樣式測定儀,若長時間使用后未清理進樣管路,水樣中的雜質會在管路內沉積,導致進樣量不準確,嚴重時還會造成管路堵塞。比如,進樣管內殘留的懸浮物或試劑結晶,會使實際進入儀器的水樣量少于設定量,導致試劑與樣品比例失衡,檢測結果出現偏差;情況嚴重時,還會引發進樣泵報錯,使儀器無法正常運行。 3、未定期校準導致偏差 測定儀需要定期校準才能保證檢測精度,若長期不校準,儀器的檢測基準會發生偏移,導致檢測結果出現系統性偏差。比如在COD檢測中,若未用標準溶液校準儀器,可能會將低濃度水樣誤判為高濃度,或反之;在氨氮檢測中,校準偏差會使標準曲線線性不佳,最終檢測結果與水樣實際情況差距較大。 四、環境因素 環境的溫度、濕度以及電磁干擾等外界條件,也可能間接影響測定儀的性能,導致檢測出現問題。 1、溫度與濕度不適 測定儀對環境溫度有一定要求,若溫度過低,試劑反應速率會變慢,導致顯色不充分或消解不完全;若溫度過高,會加速試劑分解,影響檢測穩定性。環境濕度過高時,儀器內部電路容易受潮,可能出現短路、讀數異常等問題,尤其對內部電路板、檢測器等精密部件影響更大。 2、電磁干擾 若實驗室存在強電磁干擾源,如大功率離心機、超聲波清洗機、高壓設備等,會干擾測定儀的電子信號,導致檢測數據突然跳動、儀器死機等問題。比如,測定儀與大功率離心機同時運行時,可能出現吸光度讀數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情況,甚至無法順利完成校準。 五、結論 COD氨氮測定儀在使用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主要源于操作、樣品、儀器自身及環境四個方面。操作時的試劑添加與消解控制、樣品預處理的充分性、儀器的日常維護與定期校準,以及環境條件的適宜性,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儀器的正常運行。因此,在實際使用中,使用者需嚴格規范操作流程,做好樣品預處理工作,定期對儀器進行維護與校準,并關注環境條件對儀器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問題的發生,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為水質監測、環保檢測等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