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測定儀是檢測水體化學需氧量的核心設備,廣泛應用于環保監測、水質分析、工業廢水處理等領域。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設備使用壽命,不僅依賴儀器性能,更與規范操作密切相關。在使用過程中,若忽視細節易導致數據偏差、設備故障甚至安全風險,以下這些關鍵注意事項需重點關注。 一、操作前 操作前的準備工作是保障檢測順利的基礎,需重點關注設備狀態與環境適配: 首先檢查設備外觀,確認電源線、數據線連接牢固,無破損或松動,避免因線路接觸不良導致檢測中斷;查看消解單元、檢測模塊等核心部件是否清潔,若有殘留污漬或試劑結晶,需用適配溶劑(如純水、酒精)輕輕擦拭,防止污染待檢測水樣;同時確認實驗室環境符合要求,避免在高溫、高濕或強電磁干擾(如靠近大功率電機、微波爐)的環境中使用,高溫可能影響試劑穩定性,電磁干擾易導致檢測信號紊亂。 此外,需提前準備好待檢測水樣與試劑,水樣需按要求預處理(如過濾去除懸浮物、稀釋高濃度水樣),確保水樣狀態符合儀器檢測條件;試劑需在有效期內,且儲存得當(如避光、低溫保存的試劑不可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防止試劑變質影響檢測結果。 二、檢測中 檢測過程中的細節把控直接影響數據準確性,需嚴格遵循操作流程: 取樣時需確保水樣均勻,若水樣存在分層(如工業廢水含油層、沉淀層),需充分攪拌后再取樣,避免僅取表層或底層水樣導致數據片面;取樣量需精準,按儀器要求的體積(如5mL、10mL)用移液管抽取,不可隨意增減,取樣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檢測值偏差;加試劑時需緩慢操作,避免試劑濺出污染儀器或傷害操作人員,同時注意試劑添加順序,不同檢測方法的試劑添加順序有嚴格要求,顛倒順序可能導致反應不充分。 消解環節需注意溫度與時間控制,嚴格按儀器設定的消解程序進行,不可擅自調整溫度或縮短、延長消解時間——溫度過高可能導致水樣中有機物過度分解,時間不足則反應不完全,均會影響COD值計算;消解完成后需待水樣自然冷卻至室溫,再進行后續檢測,高溫水樣直接檢測易損壞檢測模塊,且會因溫度差異導致光信號不穩定。 三、試劑使用 COD測定儀使用的試劑多具有腐蝕性、氧化性(如重鉻酸鉀、硫酸),需特別注意試劑使用安全: 取用試劑時需佩戴耐腐蝕手套與護目鏡,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或試劑濺入眼睛,若不慎接觸,需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嚴重時及時就醫;試劑配置需在通風櫥內進行,部分試劑溶解時會釋放刺激性氣體(如硫酸稀釋時放熱、揮發),通風可減少有害氣體吸入;試劑需按需配置,不可過量,配置好的試劑需標注名稱、配置日期,短期使用不完的試劑需密封保存,防止污染或揮發。 同時,需注意試劑兼容性,不同品牌、不同檢測方法的試劑不可隨意混合使用,混合可能發生化學反應,不僅影響檢測,還可能產生有毒物質或引發安全事故(如強氧化劑與還原劑混合易發生爆炸)。 四、維護時 設備的定期維護是延長使用壽命、保障性能穩定的關鍵: 每次檢測結束后,需及時清潔消解管、比色皿等耗材,用純水沖洗干凈后晾干,若有頑固污漬(如試劑殘留),可用稀鹽酸或專用清洗劑浸泡后沖洗,不可用硬物(如鋼絲球)刮擦,防止損壞器皿內壁影響光透過率;定期校準儀器,按說明書要求用標準COD溶液進行校準,通常每3-6個月校準一次,若檢測數據頻繁異常,需提前校準,確保儀器檢測精度; 此外,需關注易損部件的更換,如消解管老化、比色皿破損、泵管彈性下降等,發現問題及時更換,不可繼續使用損壞部件;長期不用時,需切斷電源,清潔儀器表面后用防塵罩覆蓋,存放于干燥、通風的環境中,避免潮濕導致電路老化或部件銹蝕。 五、總結 使用COD測定儀時,需從“操作前準備、檢測中細節、試劑安全、定期維護”四個維度把控注意事項。規范的操作不僅能保障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還能降低設備故障風險,延長使用壽命,同時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操作人員,都需重視這些細節,將規范操作融入每一個環節,才能讓COD測定儀更好地發揮水質監測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