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測定儀是檢測水體化學需氧量的核心設備,廣泛應用于實驗室分析、工業廢水自檢、環保監測等場景。其工作過程涉及水樣預處理、試劑反應、加熱消解、光學檢測等環節,任一環節出現異常都可能導致數據偏差。因此,在設備工作時需針對性觀察關鍵細節,及時發現隱患、調整參數,確保檢測結果準確、設備運行穩定。 一、設備基礎狀態觀察 設備運行的基礎狀態是穩定工作的前提,需重點關注供電、溫控、部件運轉是否正常,避免因基礎故障影響檢測流程: 1、供電與指示燈狀態 觀察設備電源連接是否穩固,電源線有無松動、破損,避免因接觸不良導致設備突然停機;留意設備指示燈顯示,如電源燈、運行燈、故障燈是否按正常邏輯亮起——開機后電源燈常亮,運行時運行燈閃爍或常亮,若故障燈亮起需立即暫停檢測,查看說明書排查對應故障(如過壓、過熱),不可忽視指示燈異常繼續運行,防止損壞核心部件。 2、溫控系統狀態 消解環節對溫度精度要求高,需觀察溫控模塊是否正常工作。若為加熱消解型設備,查看顯示屏上的實際溫度是否與設定溫度一致,溫度上升是否平穩,有無大幅波動或長時間達不到設定溫度的情況;若溫度異常,檢查加熱管是否正常發熱、溫控傳感器是否松動,必要時暫停加熱,待設備冷卻后清理加熱模塊表面雜質,避免因散熱不良影響溫控精度。 3、部件運轉情況 關注設備關鍵部件的運轉狀態,如采樣泵(自動進樣機型)、攪拌器、風扇等。采樣泵工作時需觀察是否有異響、漏液,進樣速度是否均勻,避免因泵體卡滯導致水樣進樣量不準;攪拌器運轉時查看攪拌速度是否穩定,有無卡頓或停轉,確保試劑與水樣充分混合;散熱風扇需觀察是否正常轉動,若風扇故障會導致設備內部溫度升高,影響檢測模塊性能,需及時維修或更換。 二、反應過程細節觀察 COD檢測的核心是試劑與水樣的化學反應,反應過程的異常會直接影響數據準確性,需重點觀察試劑狀態、消解過程、溶液變化是否符合預期: 1、試劑添加與狀態 添加試劑時觀察試劑是否在有效期內,液體試劑有無渾濁、沉淀、變色(如重鉻酸鉀溶液應呈橙紅色,若變為綠色可能已變質),固體試劑是否受潮結塊,變質試劑需立即更換,不可繼續使用;留意試劑添加量是否準確,自動加樣機型需觀察加樣管路是否通暢、無氣泡,手動加樣時避免試劑滴漏或過量,確保每一份樣品的試劑用量一致,減少人為誤差。 2、消解過程觀察 消解階段需觀察反應容器(如消解管)是否密封良好,有無試劑泄漏——若消解管蓋子未擰緊或密封墊老化,會導致揮發性物質流失,使檢測值偏低,發現泄漏需立即停止消解,更換密封件或消解管;同時觀察消解管內溶液的顏色變化,正常情況下隨著消解進行,溶液顏色會按特定規律變化(如從橙紅色逐漸變為綠色),若顏色無變化或異常(如變黑、出現大量沉淀),需排查水樣是否存在干擾物質、試劑是否添加錯誤,重新取樣檢測。 3、溶液冷卻狀態 消解完成后需冷卻至室溫再進行檢測,觀察冷卻過程是否合理。自然冷卻時需避免灰塵落入消解管,影響溶液純度;強制冷卻(如冷水浴、冷卻風扇)時觀察冷卻速度是否適中,冷卻后溶液有無析出晶體(部分高濃度水樣冷卻后可能出現鹽分結晶),若有晶體需輕輕搖晃消解管,確保晶體完全溶解后再檢測,避免晶體遮擋光路導致數據偏差。 三、檢測數據與結果觀察 檢測完成后的數據分析是判斷檢測有效性的關鍵,需關注數據穩定性、數值合理性,結合歷史數據與常識判斷結果是否可靠: 1、實時數據波動情況 觀察設備顯示屏上的實時檢測數據,如吸光度、濃度值是否穩定,有無頻繁跳變或長時間處于不穩定狀態。若數據波動大,檢查檢測池是否清潔(如光學窗口有污漬)、水樣是否均勻(有無氣泡或懸浮物),必要時重新校準設備或更換水樣,排除干擾因素后再次檢測,確保數據穩定后再記錄結果。 2、數值合理性判斷 結合水樣類型判斷檢測數值是否合理,避免因操作錯誤導致的異常數據。例如,清潔地表水的COD值通常較低,若檢測結果遠高于常規范圍,需排查是否存在試劑污染、水樣采集錯誤(如混入工業廢水);工業廢水若檢測值突然大幅下降,需檢查是否因水樣稀釋倍數錯誤、試劑失效,不可直接記錄明顯不合理的數據,需回溯流程查找問題根源。 3、平行樣數據一致性 若進行平行樣檢測,需觀察多組平行樣的檢測結果是否一致,偏差是否在允許范圍(通常平行樣相對偏差需控制在一定比例內)。若平行樣偏差過大,說明檢測過程存在不穩定因素(如試劑添加不均、消解溫度波動),需重新進行平行樣檢測,直至數據一致性達標,確保檢測結果的重復性與可靠性。 四、總結 COD測定儀工作時的觀察需圍繞“設備穩定、反應正常、數據可靠”展開,從基礎狀態到反應細節,再到數據結果,層層遞進、全面覆蓋。通過針對性觀察,既能及時發現供電、溫控、部件運轉的基礎故障,又能捕捉試劑反應、消解過程的異常細節,還能通過數據判斷檢測有效性,最終保障檢測結果準確、設備長期穩定運行。操作人員需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結合設備說明書與實際經驗,不斷優化觀察重點,提升COD檢測的精準度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