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氨氮測定儀試劑配置需遵循 “精準計量、合規配比、安全操作” 原則,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或檢測標準規定的試劑配方與濃度要求操作,確保試劑純度達標(優先選用分析純及以上級別),避免因試劑雜質、濃度偏差影響檢測結果;同時注重試劑儲存與使用安全,區分腐蝕性、易燃性試劑存放方式,防止試劑變質或引發安全事故。 
一、試劑配置詳細步驟 準備工作:提前清潔實驗臺面,烘干配置所需的容量瓶、移液管、燒杯等器具,避免殘留水分或雜質污染試劑;核對試劑清單,確認氨氮測定所需試劑(如納氏試劑、酒石酸鉀鈉溶液、氨氮標準溶液等)的規格、有效期,若試劑出現變色、渾濁等變質現象,禁止使用。 計量與溶解:按照配方要求,用分析天平精準稱量固體試劑(如酒石酸鉀鈉),誤差控制在 ±0.001g 以內;將稱量好的固體試劑放入潔凈燒杯,加入適量無氨蒸餾水(需符合實驗室一級水標準),用玻璃棒緩慢攪拌至完全溶解,攪拌過程中避免溶液濺出。 定容與混勻:將溶解后的溶液轉移至對應規格的容量瓶中,用少量無氨蒸餾水多次沖洗燒杯與玻璃棒,確保沖洗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待溶液溫度恢復至室溫后,沿容量瓶壁緩慢加入無氨蒸餾水,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線 1-2cm 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凹液面與刻度線平齊;蓋緊容量瓶塞,倒置搖勻至少 10 次,確保試劑濃度均勻。 分裝與標記:將配置好的試劑分裝至潔凈試劑瓶中,試劑瓶需提前烘干并貼好標簽,標簽注明試劑名稱、濃度、配置日期、有效期及配置人;對納氏試劑等易變質試劑,需采用棕色試劑瓶避光儲存,并置于 4℃冷藏環境,縮短有效期至規定時長。 二、樣品前處理核心要求 樣品前處理需以 “去除干擾、保留目標物、保證均勻” 為核心,針對不同類型水樣(如污水、地表水、工業廢水)中的干擾物質(如余氯、懸浮物、金屬離子),采用對應預處理方法,確保處理后樣品符合儀器檢測要求,同時避免氨氮在預處理過程中損失或轉化。 三、樣品前處理操作流程 樣品采集與保存:采集水樣時需使用潔凈采樣瓶,采樣后立即加入硫酸溶液調節 pH 至 2 以下,抑制氨氮揮發與微生物活動;樣品需在 4℃冷藏條件下運輸與儲存,儲存時間不超過 24 小時,若無法及時檢測,需延長保存措施并記錄保存條件。 干擾去除:若水樣含余氯,加入適量硫代硫酸鈉溶液,攪拌均勻后放置 10 分鐘,直至余氯完全去除;針對懸浮物含量較高的水樣,采用中速定量濾紙過濾,過濾前需用少量水樣潤洗濾紙與漏斗,避免吸附導致氨氮損失;若水樣含金屬離子干擾,加入酒石酸鉀鈉溶液,搖勻后靜置 5 分鐘,形成絡合物消除干擾。 pH 調節與稀釋:根據儀器檢測范圍,若水樣氨氮濃度超出量程,需用無氨蒸餾水進行梯度稀釋,稀釋倍數需根據預估濃度確定,確保稀釋后樣品濃度落在儀器最佳檢測區間;用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樣品 pH 至 6-8,避免極端 pH 值影響檢測反應效率。 樣品混勻與轉移:處理后的樣品需充分搖勻,用移液管吸取適量樣品至儀器專用比色管中,避免移液過程中帶入氣泡或雜質;比色管需提前清洗烘干,加入樣品后若有沉淀或分層,需重新搖勻或過濾,確保樣品均勻無干擾。 四、操作注意事項 試劑配置與樣品前處理全程需使用無氨蒸餾水,禁止用自來水或普通蒸餾水替代,防止引入氨氮污染;實驗器具需專用,避免與其他實驗器具混用導致交叉污染。 操作納氏試劑時需佩戴橡膠手套與防護眼鏡,避免試劑接觸皮膚與黏膜,若不慎接觸,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實驗產生的廢液需分類收集,按照危險廢物處理規范進行處置,禁止直接排放。 樣品前處理后需在 2 小時內完成檢測,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氨氮變化;若預處理過程中出現異常(如過濾后樣品仍渾濁、pH 調節困難),需重新取樣處理,不可繼續用于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