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作業時,便攜式濁度快速測定儀受環境波動、運輸震動等因素影響,易出現檢測偏差,需通過高效、簡化的快速校準方案,在有限條件下保障數據準確性,以下為具體校準流程與要點。 
一、校準前準備與環境適配 設備與試劑檢查:提前確認便攜式測定儀電量充足(或攜帶備用電源),開機檢查顯示屏、按鍵功能是否正常,無異常報錯;準備預包裝的標準濁度校準液(優先選擇單劑量、易溶解類型,減少野外配制誤差),核對校準液有效期與濃度標識,確保未受潮、變質;同時攜帶去離子水、無塵布、一次性手套等輔助工具,避免手部污染影響校準。 環境預處理:選擇野外作業現場中避風、避光、溫度相對穩定(優先 15-25℃,若超出范圍需記錄實際溫度)的區域放置儀器,避免陽光直射光學部件或強風導致試劑揮發;用無塵布擦拭儀器進樣口、檢測池窗口,清除運輸過程中附著的灰塵,防止干擾光信號檢測。 二、簡化校準操作步驟 空白校準(零點校準):取適量去離子水注入儀器專用檢測池,確保無氣泡、無雜質(若有氣泡可輕敲檢測池壁排出);將檢測池放入儀器校準工位,啟動空白校準程序,儀器自動讀取并記錄空白濁度值,待數值穩定后確認保存;若空白值超出規定范圍(通常≤0.5 NTU),需重新更換去離子水清洗檢測池,再次進行空白校準,排除污染干擾。 單點 / 雙點濃度校準:根據野外檢測需求,優先選擇與實際水樣濁度范圍接近的 1-2 個濃度點的標準校準液(避免多濃度點校準延長操作時間);取校準液注入潔凈檢測池,排除氣泡后放入儀器,啟動濃度校準程序,儀器自動對比檢測值與標準濃度值,生成校準系數并保存;若校準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檢查校準液是否溶解充分、檢測池是否潔凈,重新操作直至校準合格。 校準驗證:校準完成后,立即取少量校準液(或已知濃度的質控樣)進行復測,對比復測值與標準值的誤差,確保誤差在儀器規定范圍內(通常≤5%);若誤差超標,需重復校準步驟,重點檢查校準液濃度選擇是否適配、儀器檢測池是否密封良好,排除操作或設備密封問題。 三、野外干擾因素排除 試劑與操作干擾處理:若校準液溶解后出現渾濁、沉淀,需立即更換新的校準液,避免未溶解顆粒影響校準;操作過程中全程佩戴手套,禁止用手接觸檢測池內壁或校準液容器口,防止油污、指紋污染;若野外無去離子水,可使用經 0.22μm 濾膜過濾的現場純水替代,但需在記錄中注明水質情況。 設備臨時故障應對:若校準過程中儀器突然斷電,重啟后需重新進行空白校準與濃度校準,不可直接沿用之前的校準數據;若檢測池出現輕微劃痕但不影響透光,可通過多次空白校準減少誤差,若劃痕嚴重導致校準偏差過大,需啟用備用檢測池(提前隨儀器攜帶),確保校準正常推進。 四、校準記錄與數據管理 即時記錄:在野外校準記錄表中,詳細填寫校準日期、時間、野外環境溫濕度、校準液濃度、空白值、校準系數、復測誤差等信息,明確操作人員,避免后續數據追溯時信息缺失。 數據備份:校準完成后,將校準數據同步存儲至儀器本地與便攜式存儲設備(如 U 盤),防止儀器故障導致數據丟失;若儀器支持無線傳輸,可實時上傳校準記錄至實驗室數據平臺,便于后方人員核查。 通過該快速校準方案,可在野外有限條件下,以簡化流程、精準控制干擾的方式,快速完成便攜式濁度測定儀的校準,保障后續野外水樣檢測數據的可靠性,滿足現場快速分析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