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測定儀用于檢測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是水質監測、水產養殖、環境評估等領域的重要設備。其檢測精度依賴于日常維護的細致程度和定期調校的規范性,通過科學養護可延長設備壽命,確保數據可靠,無需依賴復雜技術參數即可掌握核心要點。 一、日常維護要點 日常維護旨在保持傳感器和主機的良好狀態,減少故障發生。 傳感器清潔是基礎。溶解氧傳感器(如極譜式、熒光法傳感器)的敏感部位易附著藻類、有機物或水垢,影響檢測精度。需定期用軟布蘸純水輕輕擦拭,若有頑固污垢,可用專用清洗劑浸泡后沖洗,避免使用硬質工具刮擦,防止損壞傳感器表面的膜或涂層。對于沉入水底使用的傳感器,每次檢測后需及時清潔,防止附著物硬化難以去除。 線纜與接口保養需重視。傳感器與主機的連接線纜應避免過度彎曲、拉扯或擠壓,防止內部導線斷裂。接口處需保持干燥清潔,每次連接前檢查是否有水分、灰塵,可用干布擦拭后再插入,避免接觸不良導致信號不穩定。長期不用時,需將接口套上保護蓋,防止氧化或污染。 主機維護側重環境適應。主機應放置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或靠近熱源,防止內部元件老化。定期用軟布擦拭主機表面的灰塵,保持散熱孔暢通,避免因散熱不良導致儀器運行異常。若主機配備顯示屏或操作按鍵,需避免液體濺落,防止短路或腐蝕。 耗材更換需及時。部分溶解氧傳感器需要定期更換電解液、膜片等耗材,如極譜式傳感器的膜片若出現破損、老化,會導致電解液泄漏或氧氣滲透不暢,需按使用說明及時更換。更換時需確保新膜片安裝平整,無氣泡殘留,電解液加注至規定液位,避免因操作不當影響檢測。 二、傳感器的專項維護 傳感器是檢測核心,需針對其特性進行針對性養護。 防止傳感器干涸。極譜式傳感器若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且未斷電,可能因電極極化導致性能下降,長期不用時應將其浸泡在飽和氯化鉀溶液或純水中(避免接觸空氣),或斷開電源妥善存放。熒光法傳感器雖無需電解液,但也應避免長期干燥存放,可保持探頭濕潤以延長熒光層壽命。 避免化學損傷。傳感器應遠離強腐蝕性氣體或液體,檢測含油污、高濃度化學品的水樣后,需立即用純水沖洗干凈,防止殘留物質腐蝕傳感器部件。若檢測污水等復雜水體,建議搭配過濾裝置,減少雜質對傳感器的直接污染。 定期檢查物理狀態。觀察傳感器是否有裂紋、破損,線纜是否有磨損或裸露,若發現損壞需及時維修或更換,避免影響檢測或造成安全隱患。對于可更換的部件(如密封圈),若出現老化、變形,應及時換新,確保傳感器的密封性。 三、調校的具體方法 調校是保證檢測精度的關鍵,需按步驟規范操作。 校準前的準備。調校前需確保傳感器已清潔,主機和傳感器通電預熱至穩定狀態。準備校準用的標準環境或溶液,如空氣校準(利用已知氧含量的空氣)、飽和溶解氧溶液(如25℃下的純水飽和氧),校準環境需溫度穩定,避免氣流劇烈或陽光直射。 空氣校準法的操作。將清潔后的傳感器置于通風良好的空氣中,遠離粉塵、油煙或氣流,確保周圍空氣氧含量穩定(通常為20.9%)。啟動儀器的空氣校準程序,等待傳感器響應穩定后,按提示完成校準,儀器會自動將當前氧含量作為標準值。這種方法操作簡便,適合日常快速校準。 飽和溶液校準法的應用。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場景,可使用飽和溶解氧溶液校準。將純水煮沸后冷卻至室溫,劇烈攪拌使水中溶解氧達到飽和,或使用專用的飽和氧標準溶液。將傳感器浸入溶液中,確保完全浸沒且無氣泡附著,啟動校準程序,待讀數穩定后完成校準。這種方法能更貼近實際水樣檢測環境,減少誤差。 零點校準的特殊情況。若需檢測低溶解氧水體(如污水、厭氧環境),可進行零點校準。將傳感器置于經氮氣吹掃后的無氧水中,或使用專用的零氧溶液,待讀數穩定后按儀器提示完成零點校準,確保低濃度區間的檢測精度。 四、調校注意事項 調校過程中的細節把控可避免校準誤差,確保結果有效。 環境條件需穩定。校準過程中溫度、氣壓的劇烈變化會影響溶解氧含量,需在溫度恒定的環境中進行,若環境氣壓與標準大氣壓差異較大,部分儀器可手動輸入氣壓值進行補償,減少氣壓影響。 避免操作干擾。校準過程中不要觸碰傳感器或晃動校準容器,防止氣泡附著在傳感器表面,導致讀數波動。完成校準后,需用純水沖洗傳感器,再檢測標準溶液驗證校準效果,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重新校準。 記錄與追溯不可少。每次調校需記錄校準日期、環境條件(溫度、氣壓)、使用的校準方法及結果,形成維護臺賬。若后續檢測數據出現異常,可通過校準記錄排查原因,便于追溯和改進。 五、總結 溶解氧測定儀的維護以清潔、耗材更換和線纜保護為核心,調校則通過空氣校準、飽和溶液校準等方法確保精度。日常維護與定期調校相結合,能有效減少設備故障,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操作人員需養成規范養護的習慣,根據設備使用頻率和環境條件制定維護計劃,使溶解氧測定儀在水質監測等工作中持續發揮可靠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