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重金屬測定儀的使用需遵循標準化流程,涵蓋前期準備、操作執行、結果處理及設備維護等環節,以確保檢測過程規范、結果可靠,具體說明如下。 一、使用前準備是保障檢測順利進行的基礎 需檢查儀器外觀及核心部件狀態,確認顯示屏、比色槽、按鍵等完好無損,光學系統無灰塵或污漬遮擋。核對配套試劑的種類、批號及保質期,確保顯色劑、掩蔽劑、標準溶液等在有效期內且存儲條件符合要求(如避光、冷藏),避免使用變質試劑影響檢測精度。準備潔凈的實驗器具,包括比色管、移液槍、容量瓶等,使用前需用去離子水清洗并晾干,防止殘留污染物干擾檢測。同時,需確保實驗室環境溫度、濕度處于儀器規定范圍,遠離強光、強電磁干擾及腐蝕性氣體。 二、樣品處理需根據水樣特性采取針對性措施 采集水樣后,若存在懸浮顆粒物需通過離心或過濾去除,避免顆粒吸附重金屬離子或阻礙顯色反應。對于含有高濃度有機物的樣品,需進行消解處理(如濕法消解、紫外消解),破壞有機物結構以消除其對檢測的干擾。若水樣中重金屬濃度超出儀器檢測量程,需用無重金屬污染的稀釋液按比例稀釋,記錄稀釋倍數并確保稀釋操作精準。處理后的樣品需盡快檢測,避免長時間放置導致重金屬形態變化或濃度損失。 三、檢測操作需嚴格按步驟執行 開機后等待儀器自檢完成,確認各項參數(如波長、溫度)顯示正常。取適量處理后的樣品加入比色管,按說明書要求依次加入顯色劑、掩蔽劑等試劑,每步操作需精準控制試劑用量,添加后立即蓋緊管蓋輕輕搖勻,避免產生氣泡。將比色管置于儀器規定溫度下反應指定時間,確保顯色反應充分且穩定。反應完成后,用無絨布擦拭比色管外壁至潔凈透亮,避免指紋或水滴影響光路,隨后將其放入比色槽內,確保放置位置準確、透光面與光路對齊。 四、校準與測量是獲取準確結果的關鍵 檢測前需進行校準,將系列濃度的標準溶液按樣品檢測流程操作,儀器會自動繪制校準曲線,校準過程中需確保標準溶液配制準確、反應條件一致。校準完成后,依次測量空白溶液與樣品溶液,空白溶液需與樣品同步處理(如添加相同試劑、經歷相同反應過程),以扣除試劑背景及儀器基線漂移的影響。測量時需待儀器讀數穩定后記錄數據,每個樣品建議進行平行測定,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減少隨機誤差。 五、結果處理與記錄需規范細致 檢測完成后,儀器會自動顯示樣品中重金屬濃度,需結合稀釋倍數計算實際濃度,并檢查數據是否在合理范圍,若出現異常值需重新檢測并排查原因。詳細記錄檢測信息,包括樣品編號、檢測時間、環境條件、試劑批號、校準曲線參數、平行樣結果及偏差等,形成完整的檢測臺賬,便于數據追溯與質量控制。檢測數據需按要求格式整理存檔,必要時導出至計算機進行進一步分析。 六、設備維護需貫穿使用全過程 每次檢測結束后,及時清理實驗臺面及儀器表面,比色管、移液槍等器具需用去離子水清洗干凈并妥善存放。用專用鏡頭紙擦拭儀器比色槽及光學部件,去除殘留液體或污漬,避免腐蝕或污染。關閉儀器前需確認已完成數據保存,按正常程序關機并切斷電源。長期不使用時,需將試劑按要求存儲,儀器置于干燥、潔凈的環境中,定期開機通電檢查狀態,防止部件老化或受潮損壞。 此外,操作人員需熟悉儀器的常見故障處理方法,如遇讀數異常、校準失敗等問題,可先檢查試劑有效性、光路清潔度、樣品處理情況等,無法自行解決時及時聯系專業維修人員,不可擅自拆卸儀器。通過嚴格遵循上述使用說明,可充分發揮水質重金屬測定儀的性能,為水質重金屬檢測提供可靠數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