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臺式硫酸鹽測定儀時,操作細節的疏忽可能導致測定結果偏差或儀器損壞,掌握避坑要點對保證檢測質量至關重要。以下從操作全流程梳理常見風險及規避方法。 一、準備階段需警惕試劑與器具隱患 試劑方面,需確認標準溶液濃度與保質期,避免使用渾濁、沉淀或超過有效期的試劑,同時注意試劑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因試劑變質影響測定基線。比色皿的處理易被忽視,需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透光面,清洗后若殘留水分需用鏡頭紙吸干而非擦拭,防止刮傷透光層;若測定含腐蝕性成分的樣品,需選用耐腐蝕性材質的比色皿,避免器皿破損導致溶液泄漏。 二、開機與預熱環節的核心是避免干擾穩定狀態 儀器接通電源后,需等待自檢程序完全結束再進行操作,不可中途強制中斷或重復開關機,否則可能導致內部程序紊亂。預熱期間應保持儀器周圍環境穩定,遠離強電磁場、熱源及氣流波動區域,同時避免頻繁開關實驗室空調或風扇,防止溫度驟變影響光學系統穩定性。需嚴格遵循說明書規定的預熱時長,不可擅自縮短或延長。 三、校準操作的避坑關鍵在于規范流程 空白校準前需確保空白溶液配制準確,避免因蒸餾水純度不足或試劑殘留導致空白值異常。注入比色皿時需緩慢操作,若產生氣泡應更換溶液重新注入,不可直接敲擊比色皿試圖消除氣泡,以免影響液面平整度。標準溶液測定需按濃度梯度依次進行,每測完一種濃度需用下一種溶液潤洗比色皿至少 3 次,避免交叉污染。校準完成后需檢查標準曲線相關系數,若不符合要求應重新校準,不可直接用于樣品測定。 四、樣品測定階段需防范操作誤差 樣品溶液需經預處理至澄清狀態,避免懸浮顆粒堵塞光路或吸附光線。測定時比色皿放置方向需與校準一致,確保透光面正對光路,若放置反方向會導致吸光度異常。同一樣品需進行平行測定時,應使用同一批次處理的樣品溶液,避免因分取量差異或放置時間過長導致結果偏差。若測定過程中儀器出現數值跳變,應先檢查樣品溶液是否變質,排除后再重啟儀器重新測定,不可直接記錄異常數據。 五、收尾工作的避坑重點在于儀器維護 關機前需先退出測定程序,待儀器回到待機狀態后再切斷電源,避免強制關機損壞內部電路。比色皿清洗后需倒置晾干,不可使用烘箱烘干,防止高溫變形影響精度。試劑需按類別分開儲存,揮發性試劑需密封保存,避免與其他試劑發生化學反應。儀器表面清潔需使用中性清潔劑,不可用有機溶劑擦拭控制面板,防止腐蝕按鍵或顯示屏。 全程操作需集中注意力,每一步驟完成后進行簡單核查,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問題,才能有效規避風險,保證測定結果的可靠性與儀器的使用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