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重金屬銀測定儀的校準需遵循標準化流程,通過系統性操作確保儀器檢測精度,其步驟涵蓋前期準備、梯度校準及結果確認三個核心階段,各環節需嚴格把控以保障校準有效性。 一、校準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需檢查儀器狀態,確保電源連接穩定,顯示屏、光源及溫控模塊運行正常,無異常報錯。隨后準備符合標準的銀標準溶液,濃度需覆蓋儀器檢測范圍的低、中、高三個梯度,且溶液需在有效期內并避光保存。同時準備配套的顯色試劑,確認其成分未變質、未過期,按說明書要求提前配制并調節至規定 pH 值。此外,需清潔比色皿,確保透光面無劃痕、污漬,并用待測溶液潤洗三次,避免殘留水分影響濃度。 二、校準操作需按梯度依次進行 啟動儀器并預熱至規定時間,待光源與溫控系統穩定后,進入校準模式。首先進行空白校準,將不含銀離子的空白溶液注入比色皿,放入檢測位,執行空白校正程序,儀器自動記錄空白吸光度并作為基準值。完成空白校準后,按濃度從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測定標準溶液:將低濃度標準溶液注入比色皿,確保液面覆蓋光路,避免氣泡干擾,放入檢測位后啟動測定程序,儀器自動反應并記錄吸光度值;同法測定中、高濃度標準溶液,每個濃度點需連續測定兩次,取平均值作為該濃度的校準數據。 三、校準數據的處理與驗證是關鍵 儀器會根據各濃度點的吸光度值自動繪制標準曲線,需查看曲線的相關系數,確保其不低于規定閾值,以驗證線性關系的可靠性。若相關系數不達標,需重新檢查標準溶液配制是否準確、操作是否規范,排除干擾后重新進行校準。校準完成后,保存標準曲線參數,退出校準模式并切換至檢測模式,使用一個中間濃度的標準溶液進行驗證性測定,計算實測值與標準值的相對誤差,確認誤差在允許范圍內,確保校準結果有效。 最后需完成校準記錄與儀器狀態確認。詳細記錄校準日期、標準溶液信息、校準曲線參數及驗證結果,并存檔備案。檢查儀器是否恢復至正常檢測狀態,各功能按鈕響應是否順暢,為后續樣品檢測奠定精準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