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色度測定儀是評估水體感官性狀和污染程度的重要設備,其測量精度直接影響水質評價的準確性。由于儀器長期暴露在實驗室環境中,易受灰塵、樣品殘留、光源衰減等因素影響,做好日常維護工作能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障檢測數據可靠。日常維護需圍繞光學系統、機械結構和電路控制等核心部件展開,兼顧清潔、檢查和校準等關鍵環節。 一、光學系統的日常維護 光源清潔與狀態檢查是核心。光源是色度測定儀的關鍵部件,需每周檢查光源是否清潔,若發現燈罩有灰塵或污漬,用干燥的軟毛刷輕輕清掃,或用蘸有乙醇的無塵布擦拭,確保光線輸出穩定。觀察光源發光是否均勻,有無閃爍或亮度明顯下降現象,若出現異常需及時更換同型號光源,更換后需重新校準確保光路匹配。 比色皿維護保障透光性能。比色皿是光信號傳輸的關鍵載體,每次使用后需立即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去除殘留樣品,避免色素沉積。對于難清洗的污漬,可用稀硝酸溶液浸泡后沖洗,但禁止使用毛刷或硬物擦拭內壁,防止產生劃痕。存放時需將比色皿倒置在專用架上,避免擠壓和碰撞,定期檢查比色皿透光面是否完好,發現劃痕或破損及時更換。 光路通道清潔不可忽視。每日使用前檢查比色艙內部是否有灰塵、纖維或液體殘留,可用氣囊吹塵器清除灰塵,或用蘸有乙醇的棉簽輕輕擦拭艙內光學鏡片和內壁,確保光路通暢無遮擋。清潔后關閉比色艙蓋,觀察光路對準情況,若發現光斑偏移需聯系專業人員調整,禁止自行拆解光路部件。 二、機械與電路系統的維護 樣品艙與外殼清潔保持設備狀態。每周用柔軟濕布擦拭儀器外殼,去除表面灰塵和污漬,對于樣品溢出造成的污染,需及時用中性清潔劑擦拭后再用清水擦凈,防止腐蝕性物質損傷外殼。檢查樣品艙蓋密封是否良好,合頁和鎖扣是否靈活,發現松動及時緊固,確保測量時艙內不受外界光線干擾。 管路與接口檢查防范隱患。對于帶有自動進樣功能的色度測定儀,需每周檢查進樣管路是否通暢,有無彎折或堵塞,打開排污閥排放管路內的殘留液體,防止微生物滋生。檢查管路接口密封是否嚴密,發現漏液及時更換密封圈或緊固接頭,避免樣品滲漏損壞內部電路。每月對連接線纜進行檢查,確保電源線、數據線接口牢固無松動,線纜無破損老化。 散熱與供電系統維護保障穩定。定期清理儀器背部散熱孔的灰塵,可用吸塵器或毛刷處理,確保散熱良好,避免高溫導致電路故障。檢查電源適配器工作是否正常,插頭插座接觸是否良好,長期不用時需斷開電源,防止雷擊或電壓波動損壞電路。對于內置蓄電池的便攜式測定儀,需每月充放電一次,避免電池虧電影響使用壽命。 三、校準與功能驗證維護 定期校準確保測量精度。每月需對色度測定儀進行校準,使用標準色度溶液按低、中、高濃度順序進行驗證,校準前需確保儀器預熱充分、環境溫度穩定。若發現測量值與標準值偏差超過允許范圍,需進行零點校準和跨度校準,調整校準曲線參數,校準后記錄偏差值和調整結果,確保數據可追溯。 空白驗證防范系統誤差。每次使用前需用蒸餾水進行空白測量,確認空白值在正常范圍內,若空白值異常升高,需檢查比色皿清潔度、光路污染情況或蒸餾水質量,排除干擾因素后重新測量。空白驗證不合格時不得進行樣品檢測,需徹底排查原因并解決后再使用。 功能測試保障操作可靠。每周對儀器的按鍵、顯示屏、打印等功能進行測試,確保操作界面響應靈敏,顯示清晰無亂碼,數據輸出正常。對于帶有數據存儲和傳輸功能的測定儀,需驗證數據保存是否完整,傳輸是否通暢,發現異常及時聯系廠家維修,避免數據丟失或傳輸失敗。 四、環境與安全維護 存放環境優化延長壽命。儀器需放置在干燥通風、遠離強光直射的實驗室臺面上,避免靠近水源、熱源和腐蝕性試劑。使用環境溫度控制在15-35℃,相對濕度不超過80%,潮濕地區可在儀器旁放置防潮劑,定期更換防止設備受潮。長期停用的儀器需清潔后蓋上防塵罩,存放在干燥環境中,每月通電一次防止元件老化。 安全操作規范執行。維護過程中需斷開電源,避免帶電操作引發觸電風險。處理腐蝕性樣品或標準溶液時需佩戴手套護目鏡,防止濺灑損傷皮膚或儀器。實驗廢液需分類收集處理,不得隨意傾倒,校準用標準溶液需按危險品規范存放和管理,過期試劑及時報廢處理。 五、結語 水質色度測定儀的日常維護需貫穿“預防為主、精細操作”的原則,通過光學系統清潔、機械電路檢查、定期校準驗證等措施,全面保障儀器性能穩定。只有將日常維護工作落到實處,才能確保測定儀長期提供準確可靠的色度數據,為水質監測和評價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