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攜式色度快速測定儀憑借便攜性與高效性,廣泛應用于野外水質巡查、應急監測等場景,其操作需遵循標準化流程,兼顧檢測效率與數據準確性。操作過程圍繞 “準備 - 校準 - 檢測 - 收尾” 四個核心階段展開,每個環節均需嚴格把控細節,以保障檢測結果可靠。 前期準備是操作的基礎環節,需兼顧設備、樣品與環境適配。設備檢查方面,需確認儀器電量充足,若為電池供電需提前充滿電,避免檢測中斷電;檢查光學部件,用專用鏡頭紙擦拭比色皿與檢測窗口,去除灰塵、指紋等污漬,確保光學面無劃痕,防止影響光線透射。樣品預處理需根據水質特性操作,若水樣含懸浮顆粒物需用濾膜過濾,含余氯需添加試劑去除,同時調節 pH 至中性,避免雜質或酸堿環境干擾檢測。環境準備需避開陽光直射與劇烈溫度波動,野外使用可搭建遮陽棚,確保檢測環境光線穩定、溫度適宜,減少外界干擾。 校準操作是保障精度的關鍵,需按規范完成基準設定。首先進行零點校準,將空白溶劑(如去離子水)注入比色皿,擦拭外壁后放入檢測倉并蓋緊倉蓋,啟動零點校準程序,待儀器顯示穩定后完成基準設定。隨后進行標準點校準,選取覆蓋檢測量程的標準色度溶液,按濃度由低到高順序依次測量,將標準液注入比色皿后放入檢測倉,輸入標準濃度值,儀器自動建立校準曲線,校準后需用中間濃度標準液驗證,確保偏差在允許范圍。若校準偏差過大,需重新檢查標準液有效性與比色皿潔凈度,排除問題后重復校準。 樣品檢測需規范操作以減少誤差。將預處理后的水樣緩慢注入比色皿,避免產生氣泡,若有氣泡可輕敲側壁消除,裝液量需超過光路通道且不溢出。手持比色皿磨砂面,放入檢測倉并確保放置到位,蓋緊倉蓋隔絕外界光線,啟動檢測程序。檢測中需等待儀器讀數穩定后記錄數據,若需提高精度可重復測量 2-3 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檢測順序建議從低色度到高色度,每測完一個樣品需用蒸餾水沖洗比色皿,再用下一個待測水樣潤洗,避免交叉污染。 數據處理與收尾操作需兼顧數據追溯與設備維護。數據管理方面,可通過儀器自帶功能存儲檢測數據,記錄檢測時間、樣品編號、環境溫度等信息,支持通過 USB 或藍牙將數據傳輸至終端設備,便于后續分析。若出現讀數異常,需檢查樣品預處理是否到位、儀器是否校準,排除問題后重新檢測。設備清理需及時進行,檢測完成后用蒸餾水徹底清洗比色皿,倒扣晾干后收納;擦拭儀器表面污漬,清理檢測倉內部,保持設備干燥。長期存放需斷開電源,將儀器與比色皿放入專用收納盒,避免劇烈震動與潮濕環境。 操作全程需關注安全規范,處理含污染物水樣時佩戴手套護目鏡,避免樣品接觸皮膚;清洗比色皿禁用強腐蝕性洗滌劑,儀器進水需立即斷電并聯系維修,不可自行拆解。通過規范執行各環節操作,可充分發揮便攜式色度快速測定儀的優勢,為水質監測提供準確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