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式BOD五日生化測定儀通過模擬水體生物降解過程,測定水樣中可生化降解有機物的含量,操作過程中若存在誤區,易導致檢測結果偏差甚至失效,需明確常見問題并加以規避,保障數據準確性。 
樣品處理環節存在三大常見誤區。一是忽視水樣預處理,未對渾濁水樣進行過濾或對含余氯水樣進行脫氯處理,懸浮物會阻礙微生物活動,余氯則會抑制微生物活性,直接影響 BOD 值測定結果。二是水樣稀釋操作不規范,未根據預估 BOD 值選擇合適稀釋倍數,或稀釋時未用無有機物污染的稀釋水(如未經過濾、曝氣的純水),導致稀釋后水樣濃度超出儀器檢測范圍,或引入額外有機物干擾測定。三是取樣量控制不當,未使用校準后的移液器具準確量取水樣,取樣量偏差會直接導致后續計算結果不準,且未在取樣后及時密封水樣,造成水樣中溶解氧濃度變化,影響生物降解過程。 試劑使用環節的誤區易被忽視。其一,試劑配制不符合標準,如未按說明書要求準確稱量試劑、未使用規定純度的溶劑(如用普通自來水代替純水),或配制好的試劑未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導致試劑活性下降,無法滿足微生物生化反應需求。其二,忽視試劑添加順序與劑量,未按反應邏輯依次添加營養鹽、緩沖劑、微生物接種液等試劑,或隨意增減試劑用量,破壞反應體系平衡,影響微生物代謝效率。其三,接種液處理不當,未對接種液進行活性驗證,或接種液保存環境不當(如溫度過高、污染),導致接種微生物活性不足,無法有效降解水樣中的有機物。 儀器操作環節的誤區直接影響檢測進程。一是儀器預熱不充分,開機后未按要求預熱至規定溫度(通常為 20℃±1℃)便直接開始檢測,儀器溫度波動會影響微生物活性與溶解氧測定精度。二是比色管或反應瓶處理不當,未徹底清洗并烘干,殘留的洗滌劑、有機物或水分會污染水樣,或未將反應瓶密封嚴實,導致培養過程中外界氧氣進入或瓶內氣體泄漏,改變溶解氧濃度。三是啟動檢測程序時參數設置錯誤,如誤設培養時間(非五日)、溶解氧檢測間隔,或未根據水樣類型選擇合適的檢測模式,導致檢測條件與標準要求不符。 培養環境控制的誤區易被輕視。一是培養箱溫度控制不穩定,未將培養箱溫度嚴格維持在 20℃±1℃,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加速或減緩微生物代謝,導致 BOD 值偏高或偏低。二是培養過程中隨意開啟培養箱門,頻繁溫度波動會破壞穩定的生化反應環境,同時可能引入外界污染。三是未避免培養環境光照直射,強光會抑制部分微生物活性,且可能導致水樣中藻類繁殖,消耗溶解氧,干擾測定結果。 數據記錄與處理環節的誤區影響結果有效性。一是未記錄關鍵操作信息,如水樣稀釋倍數、試劑批號、接種液來源、培養溫度變化等,后續若出現結果偏差,無法追溯原因。二是平行樣檢測不規范,未做平行樣或平行樣結果偏差超出允許范圍仍直接采用數據,忽視數據的重復性與可靠性。三是數據計算錯誤,未根據稀釋倍數、初始與終末溶解氧濃度準確計算 BOD 值,或未扣除空白樣的 BOD 值,導致最終結果失真。 明確并規避上述操作誤區,可有效提升臺式BOD五日生化測定儀的檢測精度,確保數據能真實反映水樣中可生化降解有機物的含量,為水質污染評估與治理提供可靠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