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五日生化測定儀基于水體中微生物的生化呼吸作用,通過測定水樣在特定條件下五日期間的溶解氧消耗變化,間接量化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含量,其測定原理融合了微生物代謝特性、化學計量關系及精密檢測技術,形成標準化的分析體系。 一、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代謝是測定的核心基礎 儀器通過模擬自然水體的生態環境,在密封反應體系中提供適宜的溫度(通常為 20℃±1℃)、pH 值及營養鹽(如氮、磷等),促使水樣中的異養微生物以有機物為底物進行有氧呼吸。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將可降解有機物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消耗體系中的溶解氧,這一過程的耗氧量與有機物的含量存在定量關系,即有機物濃度越高,消耗的溶解氧量越多,為 BOD 值的計算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溶解氧的變化監測是量化BOD值的關鍵環節 儀器通過專用傳感器或試劑反應實時追蹤反應體系中溶解氧的濃度變化。采用電化學傳感器時,其通過測量水中氧氣分壓產生的電流信號間接反映溶解氧含量,傳感器表面的催化層可加速氧的還原反應,確保信號響應與溶解氧濃度呈線性關系。采用試劑法時,通常利用特定指示劑與溶解氧的顯色反應,通過比色測定反應前后的顏色變化,換算出溶解氧的消耗值。兩種方法均需在反應初始時測定水樣的溶解氧濃度,并在五日培養結束后再次測定,兩次測定的差值即為該時段內的耗氧量。 三、密封反應體系的設計為測定提供了環境保障 儀器的反應瓶采用嚴格密封結構,防止外界氧氣進入或內部氣體泄漏,確保體系內的溶解氧變化僅源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部分儀器配備攪拌裝置,使水樣中的微生物與有機物、溶解氧充分接觸,保證反應均勻進行;同時,通過溫度控制系統維持恒定的培養溫度,避免溫度波動對微生物活性的影響,確保代謝速率穩定。對于高濃度有機物水樣,需進行適當稀釋,以保證五日培養期間溶解氧不過度消耗,使測定值處于儀器的有效量程內。 四、空白對照與校正機制是保證測定準確性的必要手段 測定過程中需設置空白樣品(通常為經滅菌處理的蒸餾水或稀釋水),以扣除實驗環境、試劑及稀釋水中可能存在的可降解物質對結果的影響。空白樣品的耗氧量需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否則需重新檢查實驗條件。此外,儀器需定期用標準 BOD 溶液進行校準,驗證溶解氧測定系統的準確性,確保耗氧量的測量偏差在允許范圍內,從而保證最終 BOD 值的可靠性。 五、數據計算與結果表達遵循標準化規則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數值通過五日培養前后的溶解氧差值結合稀釋倍數計算得出,公式通常為:BOD5(mg/L)=(培養前溶解氧 - 培養后溶解氧)× 稀釋倍數。對于存在硝化作用干擾的水樣,需加入硝化抑制劑抑制亞硝化細菌的活性,避免氨氮氧化消耗的氧氣計入 BOD 值,確保測定結果僅反映有機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最終結果需保留有效數字,并注明測定過程中的關鍵條件(如稀釋倍數、培養溫度等),以保證數據的可比性與溯源性。 綜上,BOD五日生化測定儀通過控制微生物代謝環境、監測溶解氧變化、結合空白校正與標準化計算,實現了對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含量的精準測定,為水質有機污染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