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快速測定儀是實驗室與現場應急檢測中常用的設備,能快速分析水體化學需氧量,為水質污染評估提供數據支撐。其性能穩定性與檢測精度,不僅依賴設備本身質量,更取決于長期規范的護理。若護理不當,易導致檢測數據偏差、核心部件損耗加快,甚至引發設備故障。以下從日常清潔、部件維護、試劑管理、定期校準及特殊情況處理五個維度,詳細介紹COD快速測定儀的護理方法。 一、日常清潔 日常使用后及時清潔,是防止污染物附著、保障設備潔凈的基礎,需重點關注檢測池、進樣管路與設備表面。 1、檢測池清潔:檢測池是COD檢測的核心區域,殘留的水樣、試劑易形成污垢,影響光信號檢測。每次檢測完成后,需按“排空—沖洗—干燥”流程處理:先通過設備操作界面選擇“排空檢測池”,排出殘留反應液;再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檢測池(建議沖洗3-5次),直至流出水清澈無雜質;若檢測高濃度COD水樣(如工業廢水),沖洗后可加入少量中性清潔劑(如專用儀器清洗劑)浸泡5-10分鐘,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避免清潔劑殘留;最后開啟檢測池通風或用潔凈氮氣吹干,防止水分殘留導致部件腐蝕或微生物滋生。 2、進樣管路清潔:進樣管路若殘留水樣或試劑,易引發管路堵塞、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啟動設備“管路清洗”功能,用去離子水沖洗進樣管路(沖洗時間建議設置為2-3分鐘),確保管路內無殘留;若檢測含泥沙、懸浮物的水樣,清洗后需檢查管路是否通暢(觀察水流速度是否均勻),若發現堵塞,可拆卸管路接口,用細軟毛刷輕輕疏通,避免用尖銳工具劃傷管路內壁;長期不用時,需排空管路內水分,防止管路老化或結冰(低溫環境)。 3、設備表面清潔:每日使用后,用干凈軟布蘸取少量去離子水擦拭設備表面,去除灰塵、試劑痕跡;若有試劑潑灑(如強酸、強堿試劑),需立即用濕布擦拭干凈,再用干布擦干,防止試劑腐蝕設備外殼或滲入內部損壞電路;禁止用酒精、有機溶劑等腐蝕性液體清潔設備表面,避免外殼褪色或材質老化。 二、核心部件維護 COD快速測定儀的核心部件(如光源、傳感器、消解模塊)直接影響檢測精度,需按周期針對性維護。 1、光源與傳感器維護 光源(如可見光光源)與光電傳感器是分光光度法COD檢測的關鍵。每月檢查光源亮度:通過設備自檢功能查看光源強度是否在正常范圍,若亮度下降(如光強值低于標準閾值),需清潔光源鏡頭(用專用擦鏡紙輕輕擦拭,避免留下劃痕),若清潔后仍無改善,需及時更換光源;每季度清潔傳感器探頭:拆卸傳感器保護罩,用軟布蘸取專用清潔劑擦拭探頭表面,去除生物膜、油污等雜質,清潔后重新校準傳感器,確保信號響應靈敏;禁止頻繁拆卸光源與傳感器,避免部件松動影響光路對準。 2、消解模塊維護 消解模塊負責水樣的加熱消解,長期使用易積累焦化物。每兩周清潔消解孔:待消解模塊冷卻后,用干布擦拭消解孔內壁,去除殘留的水樣或試劑焦痕;若有頑固焦化物,可用細砂紙輕輕打磨(注意力度,避免損壞加熱元件),再用干布清理碎屑;每月檢查消解模塊溫度均勻性:將標準溫度探頭放入不同消解孔,測試加熱后各孔溫度偏差,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聯系廠家校準,避免因溫度不均導致消解不完全。 3、進樣泵維護 進樣泵(如蠕動泵)是水樣輸送的核心。每月檢查泵管磨損情況:觀察泵管是否有裂紋、老化或變形,若磨損嚴重,需及時更換同型號泵管,更換時注意泵管安裝松緊度(過緊易加速磨損,過松易導致漏液);每季度在泵軸處添加少量專用潤滑油,減少部件摩擦,延長泵體壽命;禁止在無液體輸送時空轉進樣泵,避免泵管過熱損壞。 三、試劑管理 試劑質量直接影響檢測結果,且不當儲存可能損壞設備,需規范試劑管理與使用。 1、試劑儲存 檢測所用試劑(如氧化劑、顯色劑、緩沖液)需按說明書要求儲存:氧化劑、強酸類試劑需存放在陰涼、干燥的試劑柜,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環境;顯色劑需避光儲存(如棕色試劑瓶),防止試劑失效;不同類型試劑分類存放,避免混合引發化學反應(如酸、堿試劑分開存放);試劑瓶標簽清晰,注明名稱、濃度、配制日期與有效期,禁止使用過期試劑。 2、試劑使用與更換 每次使用試劑前,檢查試劑外觀(如顏色、澄清度),若發現試劑變質(如渾濁、變色),立即停用;添加試劑時避免試劑溢出,若不慎流入設備內部(如進樣口、檢測池),需立即停機清潔,防止試劑腐蝕部件;定期更換試劑管路:試劑管路(如連接試劑瓶與檢測池的管路)每3個月更換一次,避免管路老化溶出雜質污染試劑。 四、定期校準 定期校準是保障COD檢測精度的關鍵,需按周期規范操作。 1、日常校準 每次檢測前,進行空白校準:用純去離子水作為空白樣品,完成檢測流程,確保空白值在正常范圍(如低于儀器規定的空白閾值),若空白值偏高,需檢查試劑純度、檢測池清潔度,排除問題后重新校準;檢測高濃度與低濃度樣品交替進行時,需在中間插入空白校準,避免交叉污染導致數據偏差。 2、周期校準 每月進行單點校準:使用已知濃度的COD標準溶液(如中間濃度標準液),按檢測流程完成校準,記錄校準前后的檢測值偏差,若偏差超出允許范圍,需調整校準參數,直至誤差符合要求;每季度進行多點校準:用3-5個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繪制校準曲線,對比新曲線與原始曲線的偏差,若偏差較大,需重新保存校準曲線,并記錄校準日期、標準溶液批次。 3、校準記錄:建立校準檔案,詳細記錄每次校準的日期、操作人員、標準溶液信息、校準結果及異常情況處理,便于后期追溯問題,確保校準流程可查、可復現。 五、特殊情況處理 遇到設備故障或特殊環境,需科學處理,避免問題擴大。 1、設備故障處理:若設備出現報錯(如“光源故障”“溫度異常”),先查看故障代碼說明,初步判斷問題原因(如光源報錯可能是光源損壞或線路接觸不良);簡單故障(如管路堵塞、試劑不足)可按說明書自行處理,復雜故障(如電路故障、核心部件損壞)需記錄故障現象,聯系廠家技術人員維修,禁止自行拆解核心部件。 2、特殊環境適應:低溫環境(如冬季實驗室溫度低于5℃)使用時,需提前預熱設備(預熱時間延長至20-30分鐘),避免因溫度過低導致試劑結晶或部件響應緩慢;潮濕環境(如雨季濕度高于85%)需在設備周邊放置干燥劑,定期檢查設備內部是否受潮(如觀察電路板是否有霉斑),若受潮需斷電后用風扇吹干,再重新啟動設備。 六、總結 COD快速測定儀的護理需圍繞“日常清潔不松懈、核心部件定期護、試劑管理要規范、定期校準保精度”的原則,將護理工作融入日常使用流程。只有長期堅持規范護理,才能減少設備故障、延長使用壽命,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為水質COD監測提供穩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