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測定儀的校準是保障檢測數據準確性的核心環節,若校準過程出現失效,需從儀器、試劑、操作、環境等多維度排查原因,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首先是儀器自身性能異常。儀器的光學系統是校準的關鍵組成部分,若光源老化導致發光強度減弱或波長偏移,會直接影響檢測信號的穩定性,使標準溶液的吸光度或響應值偏離正常范圍,進而導致校準曲線線性不佳。進樣系統故障也會引發校準問題,如進樣管路堵塞、漏液或蠕動泵轉速不準確,會造成標準溶液進樣量偏差,無法保證儀器對不同濃度標準液的均勻響應。此外,儀器的電路系統若存在接觸不良、電容老化等問題,會導致信號放大或數據處理模塊工作異常,使校準過程中數據采集與計算出現誤差,最終引發校準失效。 其次是試劑相關因素。氰化物測定所需試劑(如氰化物標準儲備液、顯色劑、緩沖溶液等)的質量與狀態直接影響校準效果。若標準儲備液配制后未按要求避光、低溫儲存,或儲存時間過長,會導致氰化物離子揮發、分解,造成實際濃度低于標注濃度,使校準曲線斜率偏低。顯色劑若存在變質、失效情況,如出現沉淀、變色,會導致其與氰化物離子的反應效率下降,無法生成穩定的有色化合物,進而使儀器檢測到的信號值異常,校準結果不準確。緩沖溶液的 pH 值偏離規定范圍也會干擾反應進程,影響顯色效果,導致校準過程中不同濃度標準液的響應值無規律變化,校準無法通過。 再者是校準操作不規范。校準前若未對儀器進樣系統進行充分清洗,殘留的前次樣品或試劑會與標準溶液發生交叉污染,改變標準液的實際濃度,導致校準數據失真。在吸入標準溶液時,若操作不當引入氣泡,會造成進樣量不穩定,使儀器檢測到的信號出現波動,影響校準曲線的線性度。此外,未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設定校準參數(如反應溫度、反應時間、檢測波長),會導致校準條件與儀器最佳工作條件不符,無法準確繪制標準曲線,最終引發校準失效。 最后是環境干擾與樣品殘留影響。實驗室環境溫度、濕度異常會對校準產生不利影響,溫度過高可能加速試劑反應速率,溫度過低則會延緩反應,濕度超標可能導致儀器光學部件受潮,影響透光率。同時,若前次檢測高濃度氰化物樣品后,儀器管路未徹底清洗干凈,殘留的氰化物會在后續校準過程中與標準溶液疊加,使低濃度標準液的檢測值偏高,破壞校準曲線的準確性,導致校準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