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COD測定儀因體積小、操作便捷的特點,廣泛應用于現場水質檢測(如污水廠巡檢、河流應急監測、企業自檢),可快速獲取水體化學需氧量數據。實際使用中,受操作環境、試劑狀態、設備損耗等影響,易出現檢測數據不準、開機故障、反應異常等問題。解決這類異常無需復雜技術,核心是結合設備工作邏輯(采樣-反應-檢測-讀數),從“操作流程、試劑狀態、設備部件”三方面排查,精準定位問題并針對性處理。 一、檢測數據異常 1、數據偏高或偏低 若檢測結果與預期偏差大(如空白樣數據異常、平行樣差值大),先檢查采樣環節:采樣時是否取到代表性水樣(避免取表層浮油、底部沉淀),若水樣渾濁是否按要求過濾(未過濾會導致懸浮物干擾檢測,數據偏高);采樣量是否精準(取樣量過多或過少,會直接影響反應濃度,導致數據偏差),需重新按標準流程取樣,確保量取工具清潔無殘留。 再排查反應環節:試劑是否在有效期內(過期試劑活性下降,會導致反應不完全,數據偏低),是否按順序添加試劑(試劑添加順序錯誤,可能引發副反應,影響檢測結果);反應溫度與時間是否達標(如部分檢測需加熱至特定溫度并保持固定時長,溫度不足或時間不夠,會導致COD氧化不充分,數據偏低),需重新核對操作手冊,確保反應條件符合要求。若問題仍存在,可更換新的標準溶液進行校準,判斷是否為儀器檢測模塊偏差。 2、數據波動頻繁 檢測數據反復跳動、不穩定,多與水樣預處理或儀器狀態有關。若水樣中含有氣泡(采樣時帶入或反應中產生),氣泡附著在檢測光路表面,會干擾光信號讀取,導致數據波動,需靜置水樣排出氣泡后重新檢測;若檢測時環境光線過強(如戶外強光直射),會影響儀器光學檢測模塊,需在陰涼處或用遮光罩遮擋后操作。 此外,儀器檢測池若有污漬(如殘留試劑干涸附著),會影響光路通透度,需用專用清潔液(如乙醇)擦拭檢測池內壁,晾干后再進行檢測;若電極式檢測模塊出現數據波動,可檢查電極是否清潔,用軟布蘸清水輕輕擦拭電極表面,去除附著物后重新校準。 二、設備運行異常 1、開機無反應或報錯 開機后儀器無顯示、指示燈不亮,先檢查電源:電池是否電量不足(便攜式設備多依賴電池,電量低會導致無法啟動),需連接充電器充電30分鐘后再嘗試開機;若使用外接電源,檢查電源線是否插緊、接頭是否松動,更換插座測試是否為供電問題。 若開機后出現報錯代碼(如“E01”“E02”),可對照操作手冊中的故障代碼表,快速定位問題:常見報錯多為檢測池未復位(儀器蓋子未關緊,導致檢測模塊無法啟動),需重新關閉蓋子并確認卡扣扣緊;或試劑艙未安裝到位(部分儀器需安裝專用試劑艙,未安裝或安裝偏移會觸發報錯),需按指示重新安裝試劑艙,確保貼合到位。 2、操作無響應或卡頓 儀器操作時按鍵無反應、屏幕卡頓,先檢查是否處于“鎖定模式”(部分設備有誤觸鎖定功能,需長按解鎖鍵解除鎖定);若屏幕有污漬或水霧(戶外使用時溫差導致屏幕起霧,或手部油污沾染),會影響觸控靈敏度,需用干布擦拭屏幕后操作。 若設備長期未使用(如存放數月),內部軟件可能出現暫時性故障,可長按電源鍵強制重啟儀器;若重啟后仍卡頓,可按手冊說明恢復出廠設置(恢復前需備份重要數據),重置后重新校準儀器,一般可解決軟件層面的操作問題。 三、試劑相關異常 1、試劑變色或渾濁 試劑未過期但出現顏色異常(如澄清試劑變渾濁、顏色加深),多因存儲不當導致。若試劑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瓶蓋未擰緊,接觸氧氣或二氧化碳),會發生氧化變質,需檢查試劑瓶密封性,更換未開封的同批次試劑;若試劑存儲溫度超標(如部分試劑需冷藏,室溫存放會導致成分分解),需按要求調整存儲環境,使用符合存儲條件的試劑。 此外,試劑若受到污染(如取用試劑時用錯移液管,帶入其他雜質),會導致試劑失效,需更換新試劑,并確保取用工具清潔,避免交叉污染。 2、試劑無法正常添加 手動添加試劑時難以控制用量(如滴液不均勻、滴漏),需檢查滴液管是否堵塞(試劑中的雜質或干涸殘留物堵塞管口,導致滴液不暢),用清水沖洗滴液管,通暢后再使用;若試劑瓶瓶口密封膜未撕開(新試劑瓶多有密封膜,未撕開會導致試劑無法倒出),需先撕去密封膜,確保瓶口通暢。 若儀器自動加樣模塊出現試劑添加異常(如加樣量不足、漏加),檢查試劑管路是否彎折(便攜式設備搬運時可能導致管路變形,阻礙試劑流動),整理管路確保無彎折;或加樣泵內有氣泡(試劑更換時帶入氣泡,導致加樣量不準),需按手冊操作排出泵內氣泡,再進行加樣。 四、總結 便攜式COD測定儀的異常解決,關鍵是“先現象、后原因、再處理”,無需依賴專業維修人員。日常使用中,需按要求存儲試劑、清潔設備、規范操作,減少異常發生;出現問題時,優先從簡單環節(如電源、采樣、試劑)排查,逐步縮小范圍。若經上述步驟仍無法解決(如硬件損壞、核心模塊故障),需聯系廠家售后,提供詳細異常現象與操作過程,便于快速維修,確保儀器盡快恢復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