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鎳測定儀是精準檢測水體中重金屬鎳含量的專業設備,嚴格遵循規范的操作流程,是保障檢測結果準確性、避免儀器故障的核心前提。以下從操作全流程出發,詳細闡述各環節的操作要點。 一、操作前準備 首先需做好儀器與環境檢查。確認儀器外觀無破損,電源線、數據線連接牢固且無老化現象,打開儀器電源,預熱至說明書規定時間(通常為 15-30 分鐘),期間觀察儀器顯示屏是否正常顯示,無報錯、亂碼等異常情況。同時,檢查實驗室環境,確保溫度控制在 15-30℃,濕度保持在 40%-70%,避免強光直射、劇烈振動及灰塵過多,為儀器運行提供穩定環境。 其次進行試劑與耗材準備。核對所需試劑(如鎳標準溶液、顯色劑、掩蔽劑等)的規格、有效期,確認試劑儲存符合要求,無變質、分層、沉淀等問題;準備干凈的比色皿、移液管、容量瓶等耗材,使用前需用蒸餾水沖洗 2-3 次,若檢測要求較高,需用待測樣品空白液潤洗 1-2 次,避免交叉污染。此外,準備好蒸餾水或超純水,用于試劑配制與儀器校準。 二、樣品處理 對待測樣品進行預處理。若樣品存在渾濁、懸浮物等雜質,需按照標準方法進行過濾處理,去除雜質干擾;若樣品 pH 值不符合檢測要求,需用酸或堿溶液調節至試劑反應所需的適宜范圍(具體范圍參照試劑說明書),調節過程中需緩慢滴加試劑,同時用 pH 計實時監測,避免 pH 值波動過大。 隨后進行試劑添加與反應。按照儀器配套試劑說明書的比例,用移液管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處理后樣品,移入干凈比色皿中,依次加入規定劑量的掩蔽劑(消除其他金屬離子干擾)、顯色劑,輕輕搖勻比色皿,確保試劑與樣品充分混合,然后置于恒溫反應裝置中,按照規定溫度和時間進行反應,待反應完成后取出,冷卻至室溫備用。 三、儀器校準與檢測 進行儀器校準操作。取空白溶液(通常為蒸餾水或不含鎳的空白樣品)注入比色皿,放入儀器比色槽中,按照儀器操作界面提示,執行 “空白校準” 步驟,待校準完成后,再取已知濃度的鎳標準溶液,重復上述操作進行 “標準校準”,校準過程中需確保比色皿外壁干凈、無指紋或液體殘留,放入比色槽時位置準確,避免光線遮擋。 校準完成后開展樣品檢測。將反應后的樣品比色皿放入比色槽,關閉比色槽蓋,在儀器操作界面選擇 “樣品檢測” 模式,儀器將自動采集光學信號,計算并顯示樣品中重金屬鎳的濃度值。為保證結果可靠性,可對同一樣品進行 2-3 次平行檢測,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檢測結果。 四、操作后整理 檢測結束后,首先關閉儀器電源,斷開電源線、數據線,清理儀器表面灰塵,用干凈軟布擦拭比色槽內部,避免試劑殘留污染。然后清洗實驗耗材,比色皿、移液管等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后晾干存放,避免使用硬質毛刷刮擦比色皿透光面。最后記錄實驗數據,包括樣品信息、檢測時間、校準情況、檢測結果等,整理后歸檔保存,同時檢查試劑余量,及時補充短缺試劑,為下次操作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