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懸浮物測定儀比色皿的規范操作是確保檢測精度的基礎環節,其光學性能的穩定性直接影響懸浮物濃度測量的準確性。操作過程需圍繞 “避免污染、防止損傷、保證一致性” 三大原則,從取用、清洗到使用后處理形成標準化流程,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測量偏差。 
比色皿的取用與檢查需嚴格規范。拿取比色皿時必須握持兩側磨砂面,嚴禁觸碰透光面,防止指紋、油污附著影響光路傳輸。每次使用前需檢查透光面是否存在劃痕、裂紋或氣泡,若有破損應立即更換,避免因光學缺陷導致光散射異常。同時觀察皿內是否有殘留污漬或水漬,確保清潔無雜質,必要時在使用前進行快速沖洗。對于配對使用的比色皿,需確認其型號、規格一致,避免因光程差異或材質不同引入系統誤差。 清洗流程需根據污染程度分級處理。日常使用后,先用自來水沖洗比色皿內壁,去除殘留的懸浮物樣品;若有有機物殘留,可注入少量中性洗滌劑溶液,輕輕搖晃 10-15 秒后倒出,再用自來水沖洗至無泡沫。對于附著的頑固污漬(如藻類、礦物沉淀),可用溫熱的稀硝酸溶液(5%-10%)浸泡 20 分鐘,浸泡后用自來水反復沖洗,最后用蒸餾水漂洗 3 次,確保無化學試劑殘留。清洗完成后,用 lint-free 濾紙吸干外壁水分,或倒置在潔凈濾紙上自然瀝干,禁止用粗糙紙巾擦拭透光面,防止產生劃痕。 裝樣操作需注重避免氣泡與污染。裝樣前需將樣品充分混勻,確保懸浮物均勻分散,避免因沉降導致的濃度偏差。注入樣品時沿比色皿內壁緩慢傾倒,液面高度控制在比色皿容積的 2/3 至 3/4 之間,既保證光路完全通過樣品,又防止溢出污染儀器。若裝樣過程中產生氣泡,可輕輕敲擊比色皿側壁促使氣泡上升消散,或用潔凈的移液管尖端刺破氣泡,嚴禁在有氣泡的狀態下進行測量,以免氣泡散射光線導致讀數偏高。裝樣后需立即用濾紙擦拭外壁,確保無液體殘留,防止放置時污染比色槽。 測量過程中的放置與操作需穩定一致。將比色皿放入儀器比色槽時,需對準定位標記,確保透光面與光路完全平行,避免因傾斜導致光程變化。放置到位后輕推比色皿蓋,確保其穩定貼合,防止測量過程中因振動發生位移。每次測量時保持比色皿在比色槽中的朝向一致(如磨砂面始終朝外),減少因不同方向反射差異造成的誤差。測量期間避免觸碰儀器或比色皿,防止光路抖動影響檢測穩定性,讀數穩定后再記錄數據,避免過早讀數導致的結果偏差。 使用后的存放與維護需長期堅持。檢測結束后,立即倒出剩余樣品,按清洗流程徹底清潔比色皿,干燥后放入專用收納盒,盒內墊襯柔軟的緩沖材料,避免比色皿之間相互碰撞。長期不用的比色皿需單獨存放,遠離熱源、化學品及尖銳物體,防止材質老化或物理損傷。定期檢查收納環境的溫濕度,避免高濕度導致的霉菌滋生,每季度對備用比色皿進行一次校準核查,通過測量同一標準溶液驗證其光學一致性,確保隨時可用。 通過嚴格執行上述操作規范,可最大限度減少比色皿因素對臺式懸浮物測定儀檢測結果的影響,保障數據的準確性與重復性,為水環境監測、污水處理等領域的懸浮物分析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