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質監測領域,便攜式色度快速測定儀憑借其便捷性,廣泛應用于飲用水源地、工業廢水排放口等現場檢測場景。然而,儀器受環境溫濕度變化、光學元件老化等因素影響,易產生測量偏差。規范的調零校準操作,是消除系統誤差、確保色度測量數據準確性的關鍵步驟。 一、調零校準前的準備工作 校準操作前,需對儀器及相關器具進行全面檢查。首先,目視檢查測定儀外觀是否完好,確認顯示屏、按鍵、測量窗口等部件無損壞、無污漬。若測量窗口存在指紋、灰塵等雜質,會干擾光線傳輸,需使用無塵布蘸取少量無水乙醇,沿同一方向輕輕擦拭,再用干凈的無塵布擦干。 其次,準備校準所需的標準溶液和試劑。調零操作需使用超純水,其電導率應低于 0.1μS/cm,確保無溶解性雜質和顏色干擾。同時,根據儀器說明書要求,準備鉑鈷色度標準溶液,如 0 度(超純水空白)、5 度、10 度、50 度等不同梯度濃度,用于后續多點校準。標準溶液需存儲于陰涼、避光處,且在有效期內使用,避免因溶液變質影響校準精度。此外,還需準備干凈的比色皿、移液槍、量筒等輔助器具,確保器具無殘留污漬和顏色。 二、調零校準操作流程 將儀器接通電源,按照操作手冊要求進行預熱,使儀器內部光學系統和電路達到穩定工作狀態,預熱時間通常為 5 - 10 分鐘。預熱完成后,取適量超純水注入比色皿,液面高度需達到比色皿容積的 2/3 以上,確保光線通過溶液的路徑長度符合要求。將裝有超純水的比色皿小心放入儀器的測量池中,注意避免產生氣泡,若有氣泡需輕敲比色皿側壁排出。 在儀器操作界面上選擇 “調零” 功能,啟動調零程序。儀器自動檢測超純水的光譜信號,并將其設定為零點基準,扣除環境光、儀器自身電子噪聲等背景干擾。調零完成后,儀器顯示的色度值應為 0 度或在允許誤差范圍內(通常≤0.5 度)。若讀數偏差較大,需重復調零操作,或檢查比色皿是否潔凈、超純水是否符合要求。 完成調零后,進行多點校準。依次將不同濃度的鉑鈷色度標準溶液注入比色皿,按照從低濃度到高濃度的順序放入測量池。在儀器上輸入對應標準溶液的色度值,啟動測量程序,記錄儀器顯示的測量值。每個濃度點測量 2 - 3 次,取平均值作為該濃度下的校準數據。校準過程中,若某一濃度點的測量值與標準值偏差超過 5%,需重新檢查標準溶液配制、儀器操作是否規范,必要時更換標準溶液或聯系技術人員進行故障排查。 三、校準驗證與記錄 使用一組未參與校準的已知濃度標準溶液,對校準結果進行驗證。將驗證溶液放入儀器測量,記錄測量值并與標準值對比,計算相對誤差。若相對誤差在 ±5% 以內,說明校準有效,儀器可正常使用;若誤差超出范圍,則需重新進行調零和多點校準,直至滿足精度要求。 校準過程中,詳細記錄各項數據,包括校準日期、時間、環境溫度和濕度、標準溶液濃度及測量值、校準曲線參數等。校準完成后,編制校準報告,作為儀器校準的重要檔案妥善保存,為后續測量數據的可靠性提供追溯依據。 規范的調零校準操作是便攜式色度快速測定儀精準測量的基礎。操作人員需嚴格遵循操作流程,注重細節,確保每一次校準都能有效消除誤差,為水質色度監測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助力水環境質量的科學評估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