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重金屬銅測定儀作為水質、土壤及食品中銅元素檢測的關鍵設備,其校準操作的規范性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確保儀器性能穩定,需遵循以下校準流程與注意事項: 一、儀器預熱與狀態檢查 校準前需接通電源,啟動儀器并預熱15-30分鐘,確保光學系統達到穩定工作狀態。檢查儀器各部件是否完好,確認光源強度、檢測器靈敏度等參數在正常范圍內。對于配備自動調零功能的儀器,需在預熱后執行調零操作,消除背景信號干擾。 二、標準溶液與試劑準備 需使用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或經認證的銅標準溶液進行校準。標準溶液濃度應覆蓋待測樣品可能范圍,例如配置0.1、0.5、1.0、2.0mg/L等梯度溶液。試劑需采用分析純級硝酸、鹽酸等,并使用去離子水或無氨水稀釋。所有溶液需現配現用,避免長期存放導致濃度變化。 三、校準模式選擇與參數設置 根據儀器型號選擇單點校準或多點校準模式。多點校準時需依次注入不同濃度標準溶液,記錄吸光度或發射強度值。設置校準參數時,需確認波長為銅的特定吸收波長(如324.7nm),調整燈電流、狹縫寬度等參數至最佳狀態。對于配備自動校準功能的儀器,需按照提示完成校準程序。 四、校準曲線繪制與驗證 以標準溶液濃度為橫坐標,儀器響應值為縱坐標繪制校準曲線。要求相關系數R2≥0.995,若低于此值需重新配置標準溶液或檢查儀器狀態。驗證校準曲線時,可注入中間濃度標準溶液進行復測,確保測量值與理論值的偏差在±5%以內。 五、質量控制與記錄管理 校準過程中需同步進行空白試驗,使用去離子水作為零點校準液,消除試劑與容器背景干擾。每次校準需記錄環境溫濕度、標準溶液批號、校準時間等參數,形成完整校準檔案。校準有效期通常為3個月,若儀器發生維修、更換光源等操作,需重新執行校準程序。 六、異常處理與維護要求 當校準結果偏離允許范圍時,需檢查光源穩定性、檢測器污染情況及比色池清潔度。對于光學系統污染,需使用無水乙醇擦拭比色池透光面;若檢測器靈敏度下降,需聯系專業人員進行維修。長期停用時需取出電池,將儀器存放于干燥避光環境,并定期進行功能測試。 通過建立標準化校準流程、完善質量記錄體系、強化人員培訓考核,可有效提升重金屬銅測定儀的檢測精度與可靠性。實驗室需定期開展內部比對試驗,確保檢測結果符合ISO/IEC 17025質量體系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