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COD測定儀作為環境監測、水質檢測等領域的常用設備,能快速、精準地測定水樣化學需氧量(COD),為水質評估和污染防控提供關鍵數據。為確保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規范的校準與維護流程必不可少。 一、定期校準 1、校準前準備:校準工作開始前,需做好充分準備。首先,確保儀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檢查電源電量是否充足,若使用電池供電,電量低于30%時建議充電后再校準,避免因電量不足影響校準精度。同時,準備好校準所需的標準溶液,通常包括零點校準液(如純水)和不同濃度的標準COD溶液,這些溶液需在有效期內且保存條件符合要求,以保證其濃度準確性。另外,準備好干凈的移液管、比色皿、擦鏡紙等輔助工具。 2、零點校準:零點校準是消除儀器本底誤差的關鍵步驟。用純水潤洗比色皿2 - 3次,將純水加入比色皿至刻度線,用擦鏡紙輕輕擦拭比色皿外壁,確保無水漬和指紋殘留。將比色皿放入儀器比色槽中,關閉槽蓋。按照儀器操作手冊指引,進入零點校準界面,點擊“開始校準”按鈕,儀器將自動對純水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設定為零點。在校準過程中,要保持儀器周圍環境穩定,避免強光直射、震動等干擾因素。 3、量程校準:量程校準一般選擇高、中、低三個不同濃度的標準COD溶液進行。先使用移液管準確吸取一定體積的低濃度標準溶液,加入干凈比色皿至刻度線,擦拭干凈后放入比色槽,進行第一次量程校準測量。記錄儀器顯示的測量值,與標準溶液的實際濃度值進行對比,若偏差在允許范圍內(通常為±5%),則該濃度點校準通過;若偏差超出范圍,需根據儀器提示進行修正或重新校準。按照同樣方法,依次完成中濃度和高濃度標準溶液的校準測量。完成所有濃度點校準后,儀器會根據測量結果自動調整校準曲線,確保在不同濃度范圍內都能準確測量。 4、校準結果驗證:校準完成后,為確保校準效果,需進行結果驗證。選取一個與校準用標準溶液濃度不同的驗證溶液,按照正常測量步驟進行操作,測量其COD值。將測量結果與驗證溶液的標準濃度值進行比較,若誤差在可接受范圍內,說明校準成功,儀器可投入正常使用;若誤差較大,則需重新進行校準操作,直至驗證通過。 
二、日常維護 1、外觀清潔:每次使用完畢后,應及時對儀器外觀進行清潔。用干凈的濕布輕輕擦拭儀器外殼,去除表面的灰塵、水漬和污漬。對于比色槽、顯示屏等部位,要格外小心,避免使用尖銳或粗糙的物品擦拭,防止刮傷表面。若比色槽內有殘留水樣或污垢,可使用專用的比色槽清洗液進行清洗,然后用純水沖洗干凈并晾干。 2、比色皿維護:比色皿是影響測量準確性的重要部件,需妥善維護。使用前,要確保比色皿干凈、透明,無劃痕和裂紋。使用后,立即用純水沖洗干凈,再用擦鏡紙輕輕擦干。避免比色皿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下或高溫環境中,以免影響其光學性能。定期對比色皿進行配對檢測,確保兩只比色皿的透光率一致,若發現比色皿性能下降,應及時更換。 3、電池與電源管理:若儀器采用電池供電,要養成良好的電池使用習慣。長時間不使用儀器時,應將電池取出,存放在干燥、陰涼的地方,避免電池過放或過充。定期對電池進行充放電維護,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使用外接電源時,要確保電源適配器與儀器匹配,電壓穩定,避免因電源問題損壞儀器電路。 4、存放環境:儀器應存放在干燥、通風、無腐蝕性氣體和強電磁干擾的環境中。存放溫度一般控制在5-35℃,相對濕度不超過85%。避免儀器受到劇烈震動、碰撞和擠壓,可將其放置在專用的儀器箱內,起到保護作用。 三、結論 便攜式COD測定儀的校準與維護是一個系統性、持續性的工作,貫穿于儀器使用的全過程。定期且規范的校準操作,能夠有效消除儀器誤差,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水質檢測工作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而細致入微的日常維護,則有助于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降低設備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在實際應用中,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流程和要求,認真對待每一個校準和維護環節,充分發揮便攜式COD測定儀的性能優勢,為環境監測、污水處理等領域的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